涟源市小城镇建设调查与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涟源市小城镇建设调查与分析涟源市小城镇建设调查与分析

学号:0943004465947 姓名:颜五升 编号:涟源市8-098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对涟源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坚持科学发展,加速我市城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意识,实施城镇化战略,走新型城市化之路。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落实城镇化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市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全面建设富民强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涟源小城镇建设的现状 撤县建市后市委、市政府相应调整了工作方针,提出了“以城市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以小集镇为纽带,把涟源逐步建设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社会安定、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型城市”的指导思想。 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长远的战略眼光谋划城市建设,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建设城市,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经营、高效能管理”的城镇建设思路,大力推进涟源城市建设。使我市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完成了沪昆线涟源段的电气化工程,建起了新火车站及广场,沪昆线成为了涟源的经济大动脉,公路建设和改造进展迅速。娄涟高等级公路连通上瑞高速,城镇建设步伐一步步加快,市容市貌大为改观,标志性建筑光明山广场及占地9500平方米的火车站广场、坑口电厂等建成投入使用。宽广笔直的涟源大道、雄伟壮观的体育中心、富洪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区直饮水、三角坪商业广场、涟水名城等重点项目顺利完成22个,基础设施项目15个,城区人口达到15万。全市城镇化承达33.16%。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框架不断拓展,承载能力明显加强。 二、涟源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由于受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影响、公路、铁路和厂矿企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受到一定的制约。涟源新型城市化建设整体规划和布局目前还是很难显山露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基本思路,近期城镇发展以东扩为主,兼顾向西延伸,远期目标向北发展,力争到2020年市中心城区面积由现在的15平方公里拓展到2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由现在的15万人提高到62万人以上。城市化承载达到50%以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涟源市行政新区,市污水处理厂,涟水和孙水河治理及防洪工程、S210绕城线和环西路、洪水岭公园、涟源一中。真正建立起具有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的差距很大,一是发展速度慢,明显滞后于全国,全省乃至市内县市平均水平,二是转变发展方式运筹不够,综合治理不力。三是以城带乡的辐射力不强。城镇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于城市化发展,配套设施跟不上,物流成本过高,导致了全市城镇综合实力、内聚力和辐射力不强。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揽涟源小城镇建设 (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 1、“重城轻农”观念倾向根深蒂固,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我国在城乡关系上存在着“重城轻农”的观念倾向,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及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三农”问题成为困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难题。打破城乡界限,提高群众收入,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着不断加速的市场化进程所带来的巨大冲击,政府对传统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调整,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要求,但总的来看,这种对传统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阻碍了农民向城市的流动和定居,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大影响因素。第二,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妨碍了城乡间生产要素的交流,不利于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效率,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加大了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不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四,城乡分割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他们在经济政治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不能公平分享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3.劳动力严重过剩且素质不高,人口压力巨大。消化农民,减少农民数量,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解决人口问题,尤其是加快农村人口的消化,基本途径就是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以产业的发展为前提的,特别是没有第二产业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农村人口的转化就失去了载体。我国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其主要构成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素质差、技能低,熟练劳动力严重缺乏,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 4、经济发展需求资金巨大,小城镇建设投资不足问题突出。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投入,由公共财政给予保障。由于大多数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