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doc

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doc

学习主题: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安徽省巢湖市坝镇中心学校 郑旭东 邮编:238056 主题释义: 对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技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影响;思想启蒙的作用等。文学和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生活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 考点解密: 课标要求 对应考点 教材对接 人教版 北师版 川教版 华师版 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P100 曲折发展的原因、特征 对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介绍教少 P125 产生的背景、“短暂的春天” 以下无教材 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P104轮船、火车出现的作用 P55同人教 P131 作用同人教 P133 娱乐方式变化 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P106《申报》、商务印书馆的历史地位,影响 P51同人教 P132 同人教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P106变化的表现、社会生活变化的局限性 P55 “剪发辫,改称呼” P134同人教 知道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P112 京张铁路、“侯氏制碱法” P33同人教 P141 人物介绍更详细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P113 “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蒙思想 P6 魏源 P36 《警世钟-天演论》 P144 《海国图志》作用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P117近代中国教育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P50 “废科举,兴学堂” P138 同人教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P118进步文学艺术家的神圣使命 P48 新文学巨匠-鲁迅 P146 人物成就介绍教人教更具体、生动 1、状元事实业家张謇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他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一战期间,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好景不长,最后被吞并。(人教版) 张謇,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他40岁以前的人生目标是金榜题名。经过努力,1894年他考中状元。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洋货的倾销,使他产生了“实业救国”的思想。1899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建成投产。1901年又建成面粉厂和通海垦牧公司;1903年还开办了轮船公司、榨油厂、酒厂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先后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了9个公司的投资。他一贯重视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此外还提倡“父教育而母实业”的口号,创办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和中国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川教版) 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是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北师大版)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产生:从洋务运动到清末,出现民族工业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②发展:一战期间,由于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到辛亥革命的鼓舞,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进入“黄金时期”。③凋谢、萎缩:一战后到新中国建立前,由于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内战的破坏及官僚资本的压迫,开始凋谢、萎缩。其特征是:落后,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教版) 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企业。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到十九世纪90年代上半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总共创办了300多家企业,最著名的有继昌隆缫丝厂、发昌机器厂和同文书局等。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当时著名的实业家有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卷土重来。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抗战胜利后,由于内战的影响和美货的泛滥,民族工业发展更加艰难,处于崩溃的边缘。(川教版) 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没有做具体介绍(北师大版) 3、近代交通通讯的出现 19世纪初,火车、轮船的传入,使出行速度加快,也极大地促进商品的流通。19世纪70年代,有线电报使用,加速了信息的传达。 鸦片战争后,以机械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轮船、火车等逐渐从西方传入中国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