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方案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学设计方案 学 科 数学 学 校 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教 者 蔡鹏 课 题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课 型 新授课 地 点 本校 课程分析:(本课的作用和学习本课的意义,阐述学什么?为什么学的问题) 课前问题: 问题一:什么是两个正数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问题二: 猜想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有着怎样的大小关系? 问题三: 怎么比较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问题四:如何证明你的猜想? 问题五:为什么要规定是两个正数? 问题六:试着猜想三个及以上的正数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又有着什么样的大小关系? 教学构想及目标:(阐述如何学的问题,包括对微课创意的简单说明) 知识目标: 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体会证明基本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 3.初步学会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取等条件,并能用此方法求函数最大值。 2.通过对基本不等式证明的理解,体会三种证明方法,能准确用三种证明中简单的方法证明其它不等式问题。 3.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其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概括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思维品质,渗透不等式中的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操。 (上述目标亦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 教学重点: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教学难点: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 所需设备: 直尺、圆规、计算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打开多媒体excel表格、让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在此过程中约一分钟对电子表格的最后一行进行自定义输入数据进行求其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同时也观察数据规律。 首先让同学们回答的平均数(全部举正数),然后引入这个式子,然后用课件演示,和的大小关系 问题1:从刚刚的演示上得出和的大小关系是什么? 从刚刚多媒体的观察数据中同学们已经看出:, 所以我们猜想: 是不是两个正数的几何平均数都不小于他们的算术平均数? 求证:基本不等式 ,()(当且仅当时取) 比较法,比较不等式的两端,因此可以考虑用作差比较,例如:初中的移项。提示学生用作差法证明。(作差或作商) 综合法(执因索果),正常思路是从已知入手,从已知逐步推向结论,这是常用的做题方法。综合法的是设计让学生体会现实综合法是设计让学生体会显示中每一个事物都有本身的性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新事物的能力。 分析法(执果索因),分析法是让学生从结论出发的一种证明方法,是做题中容易的一种方法,因此要培养学生分析法在实际问题上的应用。 分析: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题:本证明方法有什么特点?平时有没有遇到过? 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解释——“半径不小于半弦” 1.例1 设为正数,证明下列不等式成立: (1) (2) 注意:要说明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 这两道例题在讲授时以提问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在前面板书。 第2小题变式: 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讨论,学生讲教师写,或让学生上黑板板演。 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讨论几何平均数和算术平均数的大小情况,同时将观察数据比较给出结论。 小于或等于。 转向多媒体输入特殊的,这时输入的都相等,让同学们观察数据回答。 问题2:有没有可能出现?什么时候会出现号? (生)有,时 证法1 作差 = 变形 = 判断符号 当且仅当,即时取 取等条件 注意:注意取等“=”时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仔细从证明问题中注意“”号,进而提示学生没有完成。该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细心程度,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证法2 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只要证 因为最后一个不等式成立,所以成立,当且仅当,即时取 证法3 对于正数 ,有 从结论出发,逐步反推已知。在初中几何中遇到过。 问题:能否举例说明你所遇到过的类似此证明的思路问题? 自主学习,实战演练1: 课堂练习: 证明: (1)x2+1≥2x; (2)(a1) 引导学生观察不等式(3)右边的常数部分和等号成立的条件,引出最值和取得最值的条件,过度到下一话题——求最值。 例2 已知函数,,求此函数的最小值。 注意:要说明什么时候取得最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