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21课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docVIP

2015-2016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21课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第21课 永不消逝的歌声 学案.doc

17 永不消逝的歌声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风靡(mí)       支撑(chēng) 曲调(qǔ) 脍炙人口(kuài) B.干冽(liè) 秘诀(mì) 署名(shǔ) 不胫而走(jìng) C.憧憬(chōng) 镌刻(juàn) 瞌睡(kē) 不解之缘(jiě) D.倾注(qīng) 花圈(quān) 昭示(zhāo) 厚积薄发(bó) 解析:A项,“靡”应读mǐ。 答案: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地一片洁白,洁白的雪地上正默默走来佩带黑纱,抬着花圈的人群。 B.维吾尔族司机说,开车跑长途,为了不打瞌睡,自己就瞎编乱唱,反正戈壁滩上除了石头没人会笑话他。 C.正是他的歌,支掌着一个不屈的灵魂,走过了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坎坷。 D.继汉唐西域音乐大量传入内地后,本世纪新疆民歌再次风糜全国,起桥梁作用的人是谁?答案是王洛宾。 解析:A项中“佩带”应为“佩戴”;C项中“支掌”应为“支撑”;D项中“风糜”应为“风靡”。 答案:B 3.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治理环境污染,不是一个省、一个城市可以完成的,必须让区域联动起来,建立治理环境的联系机制,不同地区、不同部门     ,才有可能治好整体性环境污染。? (2)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躲在红色清真寺的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周四在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     。? (3)领导干部以实名身份开“微博”,就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借助网络平台,吸引群众,与群众     讨论各类难点热点问题,讨论政府有关工作。? A.齐心协力  闪烁其辞  开诚布公 B.齐心协力  隐约其辞  开诚布公 C.和衷共济  隐约其辞  推心置腹 D.和衷共济  闪烁其辞  推心置腹 解析: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考古部门在南京门西地区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虽然目前出土文物有限,但根据方位和时代判断,很可能是疑似金陵凤凰台遗址。 B.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工业产出和出口低于预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件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事件。 C.2014年3月9日,象征二战结束的经典照片“胜利之吻”的男主角在家乡病逝,享年86岁,一段传奇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D.土耳其表示,在建设安伊高速铁路二期工程,将寻求中国的帮助,这也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打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一次机会。 解析:A项,成分赘余,“可能”“疑似”重复。B项,主宾搭配不当,“种种迹象”是“重大事件”,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介词“在”缺宾语“方面”。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①记者肖英:在八十二年的人生历程中,您曾有过多次选择,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寻找生活方向的? 王洛宾:我是在北京长大的。因为从小爱唱歌,中学毕业后,我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大学毕业后,我想去法国留学,然后回来报效祖国。然而,在那个年代,这种想法太抽象,是很难实现的。 冥冥之中,一个声音召唤着我。几经辗转,我终于来到了大西北,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一步。走过青海的高原,新疆的戈壁,我终于发现,那里的民歌很美,我非常喜欢。渐渐地,这种喜欢不再是简单的爱好,而成为一种嗜好。在忘情地享受这种美的同时,我极力地想把这种美表现出来,让更多人能感受到。这时,我终于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②记者:在漫长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您想过拥有辉煌吗? 王洛宾:少林寺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想学武艺,可师傅让他先学用脑袋开门、关门。几年后,小和尚对师傅说:“我该学武艺了吧?”师傅说:“你已经学成了。”小和尚不信,于是与师兄弟们比武,小和尚用脑袋一撞,就把他们撞出去几丈远…… 所以,不要妄想一下子做很大的事情。辉煌很抽象,一个人如果想用二十年堆起一座喜马拉雅山,那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也就会很痛苦。 ③记者:从事艺术的人,大都喜爱用浪漫的情怀表现生活,但是,大西北的现实并不浪漫,是什么信念支持您走过这几十年的岁月? 王洛宾:到大西北的时候,我已是中年。一天,走在新疆戈壁滩上,一块五六丈高的大石头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石头上刻着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岩石也是由一粒粒细沙结成的。”这是一句哈萨克谚语,这句谚语极大地鼓舞了我。即使我一天只写一个音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我还能完成三百六十五个音符。我就是一粒细沙,只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