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2年期间中印经济增长差异研究.pdfVIP

1980-2012年期间中印经济增长差异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80-2012年期间中印经济增长差异研究.pdf

21 2014 年第 6 期 NO.6 201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4 年 11 月 Nov. 2014 1980-2012年期间中印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周文贵 麦 聪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州 ?510420)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 1980 年至 2012 年的数据对中、印两国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数值进行估算,运 用产出分解模型将这段时期内的中、印经济增长率分解为物质资本增长率、人力资本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 率增长率,并分阶段探究两国每个阶段上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产出贡献率。文章还根据分解结果 结合两国国情,对未来中、印的经济增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新形势下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提出 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 中印差异;经济增长;产出分解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4)06 -0021-05 对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增长展开比较研究是区域经济学 的研究热点之一。世界上各个国家与地区之间自然条件、社 会资源、历史文化、地区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性致使区 域经济发展规律性地呈现出不均衡的状况 或者说 这种发 展不均衡成为了一种“常态”。中国和印度是同处在亚洲板 块的发展中大国 两国经济发展有许多共同点。如经济发展 的起点低 中、印两国在上世纪中期均处于当时世界的下游 水平 中国 1949 年的 GDP 总额 179.56 亿美元 印度 1950 年的 GDP 总额为 100.36 亿美元 农业不发达 工业基础薄 弱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 国民温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进入新世纪后中、印两国都取得了经济高速发展 但产业发 展不均衡。2001 年至 2011 年间 中国的 GDP 平均增长率 为 10.5% 印度的 GDP 平均增长率达到了 13.83%。2012 年 中国的 GDP 总额为 8.25 万亿美元、印度的 GDP 总额为 1.95 万亿美元 两国已分别发展成为世界的第二大和第十大经 济体。作为金砖国家成员 中、印是当今世界新兴经济体的 典型代表;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 中、印两国人民的生活 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但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悬殊 社会分配不 均 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严峻挑战。 中、印两国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各种研究和 评论层出不穷 称颂褒扬者有之 其中也不乏困惑和疑虑。 西方国家的一部分政客和媒体更是借机大肆炒作所谓“中国 威胁论”和“印度赶超中国论” 企图以此主导国际舆论 甚至将对这一现象的正常讨论导入歧途 挑动中、印两国间 的那根敏感的神经 在两国间植入龃龉基因 借以延缓中、 印两国的发展势头 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出于对中国国家利 益的关注与检验这些舆论的真伪 极有必要以科学的方法 对中印两国的经济增长加以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 弄清造成 两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探究两国发展道路上值得互鉴之 处 促进两国相互补强 实现中、印两国的互利双赢、共同 繁荣 提升两国人民的福祉。 一、模型的选择 新古典经济学派的索洛提出索洛经济增长模型 构建 了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理论框架。索洛模型以柯布 —— 道 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 假定资本劳动间有相互替代性、市 场完全竞争、规模收益不变等。公式表示为 G = αΔK/K+βΔL/L 其中 G 为经济增长率 ΔK/K 为资本增长率;ΔL/ L 为劳动增长率 α 和 β 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对总产出的贡 献。此模型有一重大缺陷 技术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重 要作用已是明显事实 但模型却没有考虑技术因素。后来 索洛和米德对该模型进行补充 引入技术进步和时间因素。 修正后的模型被称为索洛 —— 米德模型 G = αΔK/K+βΔL/L +ΔT/T 其中ΔT/T 代表技术进步。 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 以罗默、卢卡斯为首的新增长 理论派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内生技术变化因素引入经济增长 收稿日期:2014-03-25 作者简介: 周文贵(1954.4-),男,汉族,湖南常德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麦聪 (1987.9-),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2 模式中 并提出要素收益递增假定 将技术内生化处理。 本文的产出分解模型假设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t= Kat(AthtLt)1-a 其中 Yt、Kt 和 Lt 分别为在时期 t 的实际产出、物质资 本存量以及劳动投入 At 和 ht 分别代表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