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南大学
PAGE \* MERGEFORMAT12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地下结构和管线检测与维护
题 目
电阻率法检测
学生姓名
杨晨智 刘濛 高远 黄尘 范钊 范志伟 谭隆婷
指导教师
周子龙
学 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城地1301
完成时间
2016年10月
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464158484 一、电阻率法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PAGEREF _Toc464158484 \h 3
HYPERLINK \l _Toc464158485 1.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PAGEREF _Toc464158485 \h 6
HYPERLINK \l _Toc464158486 1.2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工作方法 PAGEREF _Toc464158486 \h 7
HYPERLINK \l _Toc464158487 二、电场与大地电阻 PAGEREF _Toc464158487 \h 10
HYPERLINK \l _Toc464158488 三、电极排列方式 PAGEREF _Toc464158488 \h 11
HYPERLINK \l _Toc464158489 四、电阻率法的应用 PAGEREF _Toc464158489 \h 13
一、电阻率法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别,研究地下岩、矿石电阻率的变化,进行找矿勘探的一组方法。它是用直流电源通过导线经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电建立电场,经测量电极(M、N)将该电场引起的电位差△‰引入仪器从而进行测量
(一)地电断面及其基本模型
1地电断面的概念
岩、矿石电阻率对地中电磁场分布性质产生很大影响。而电阻率参数是根据电磁场观测结果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探查组成大地的各种岩石的电阻率分布情况是电法勘查的基本任务。
本文以高密度电阻率法作为代表举例说明。
通常都用一个术语——地电断面来称呼。地电断面是按电阻率差异来划分的断面。显然,地球真正的地电断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所以,实际利用的是地电断面的简化模型,其中主要的是一维模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
2地电断面的基本模型
一维模型是广泛使用的模型。在一维模型范围内,实际不均匀的大地断面用水平均匀断面代换。在水平均匀断面内,电阻率ρ仅是深度Z的函数,即ρ=ρ(z)。一维模型如图6.1.1所示。
图6.1.1(a)是Z=0时导电大地与不导电(ρ空气=∞ )的大气有共同边界,组成大地的岩石电阻率值不变且向下无限延伸,这是一维模型最简单的情况。
图6.1.1(b)是实际上用得最多的、是由有限数目均匀水平层组成的一维模型 。图6.1.1(b)中的ρi(i=1,2,…,n-1,n, n为电性层的顺序)和hi分别 为第i层的电阻率和厚度,hn→∞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二层、三层或更多层的地电断面,例如,二层地电断面中包含厚度有限的一个电性层,其下伏为厚度无限大的基底层,如图6.1.2所示。而电阻率ρ1和ρ2之间关系只有两种类型:G型ρ1<ρ2和D型ρ1>ρ2
三层断面是由位于厚度无限大的基底层上面的厚度有限的二个电性层组成,在这个模型中,ρ1、ρ2和ρ3之间有四种关系,根据这些关系,三层断面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
A型: ρ1< ρ2<ρ3;
K型: ρ1< ρ2>ρ3;
H型: ρ1> ρ2<ρ3;
Q型: ρ1> ρ2>ρ3
不难看出,随着断面中层数n的增加,断面的类型数按 2n-1成比例增加。 实际上,在建立所有电法的理论基础时,都利用上面描述的水平均匀层状断面模型。但是,实际的大地地电断面电阻率ρ 的分布特点往往呈横向(水平)不均匀性。把电阻率水平分布不均匀的地电断面模型分为两种类型: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
(二)视电阻率的概念及电阻率法的实质
1、均匀大地电阻率的测定
在地表水平、地下半空间被导电性均匀、各向同性的岩石所充满的特定条件下,若通过地面的点电流源A(+)和B(-)向地下供入电流强度I时,根据点源电场的基本公式,很容易写出地面任意两点M和N处的电位
M、N两点之间的电位差为:
将上式移项后,得:
AM、AN、 BM、BN分别为各电极间的水平距离。
各个电极位置的几何关系通常用装置系数K表示,即
于是(6.1.1)式简化为:
实际工作中,点源A、B是通过一对供电电极将电流I供入地下,M、N两点通过一对测量电极与观测电位差的仪器相接;并统称A、B和M、N分别为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
1.1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常规电阻率法的一个变种,就其原理而言,与常规电阻
率法完全相同,仍然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常用LINUX命令及脚本详解.docx
- 常用材料的特性与选用详解.pptx
- 常用参数在CDS中的L3信令的位置详解.docx
- 安全与法制课件详解.ppt
- 常用法兰规格详解.doc
- 常用个人管理工具-Evernote-Any.do详解.ppt
- 常用工业地坪解析及特点详解.doc
- 变压器绕组变形测试仪详解.doc
- 常用合同范本速查速用大全文档详解.doc
- 常用化学试剂安全培训详解.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