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观
来源于互联网
2017-4-10
时尚是驱动力
“因为别人都在用”
人是跟风的
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的驱动力
不要太“工具化”
2017-4-10
重视“屌丝”用户群
#日有所思#facebook,pinterest,instagram,path等产品解决了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些人就是“屌丝”。中国互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状态入手。搞清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2017-4-10
从日常体验中发现本质
GALAXY Note:时尚?方便长指甲打字
触碰开关。比普通开关更贴近人的情感
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2017-4-10
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
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
不在产品中参合自己的道德感
满足贪嗔痴,但又要用户“少发微信”。世界是荒诞的
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Steve jobs”
2017-4-10
大部分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
回顾一下,你们做了多少功能,是可以不做的?
2017-4-10
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
涂鸦重要吗?
从别人的产品里,你无法深刻理解需求
2017-4-10
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
他们不是用户却以为代表用户
他们的分析过于理性
他们xxxxx
2017-4-10
需求只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
需求不来自调研
需求不来自分析
需求不来自讨论
需求不来自经侦给对手
2017-4-10
从微博上感受用户潮流
每天花一小时看普通用户在微博上谈论他们是如何用你的产品的
他们的场景,感受等
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往哪里走
忽略评论家意见
等待他们说“太好玩了”
2017-4-10
满足自己需求优于满足用户需求
你无法真正理解他人
你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性需求
人同此心,从自身捕获大众需求
案例:已阅读
案例:语音提醒,语音找人
2017-4-10
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
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理诉求
漂流瓶:满足倾诉,好奇心的心理。这是一个心理驱动的范例。人们的倾诉欲望是如此之强,不弱mail
如果为做交友而做漂流鹏。会把握不到本质(案例:发语音瓶,还是文字?)
2017-4-10
心理满足的驱动力远胜工具甚至省钱
省钱的短信替代工具不会成功。如果定位于更省钱的工具,可能就麻烦了。
微信不是QQ。“微信,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反映的是心理满足至上
2017-4-10
为群体效应而做:附近的人
案例:附近的人
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
他们会发生什么?
它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
他们第一次在现实中大规模互相看到
2017-4-10
为想法而做:朋友圈
想法:人人需要在朋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感,照片是手机最佳互动载体,人只需要三五好友,人需要不暴漏好友但又要扎堆
一种比facebook,path更私密的社区
想法比功能重要
为自己要用而做
2017-4-10
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
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的做多的欲望
做多源自于不自信
每天砍掉几个需求的爽,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
案例:朋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字的难度远胜一张图片
2017-4-10
调研获得需求是骗人的
从大量反馈看出需求是骗人的(群的需求,用户会告诉他们需要的是qq群)
用户反馈能帮助完善体验,但不会告诉你要做什么新东西
从数据统计看出需求更是骗人的
2017-4-10
世界是新的
忘记过去的数据甚至经验
对当前和未来趋势的洞察才重要
PC上的入口是搜索框,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
2017-4-10
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不道德的
做惹人都爱用的产品
通用产品做得低龄化是不专业的体现
产品面前,人人平等
2017-4-10
先做产品结构之后才是功能细节
产品结构是骨骼,不可多变和复杂
创作从骨骼开始,而不是先造肌肉
案例:微信的产品结构
2017-4-10
设计就是分类
分类是人类大脑的识别模式
分类是化繁为简的方法之一
PM每天都应思考如何让事情更有条理
案例:微信保证只有4个底部TAB
2017-4-10
面向场景来做设计而非功能列表
不堆砌功能。功能服务于场景和xx体验。没有孤立的功能
案例:xxxx
案例:xxx
2017-4-10
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案例:餐饮商家插件不可见,扫描才有
让新版看不出有变化
只有新手菜将所有(新)功能罗列在显眼的地方
2017-4-10
手机和PC的区别
手机是肢体的眼神,手机和人是一体的(通过各种传感器),PC是外物,即外部环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客户资料管理系统详解.doc
- 和孩子一起成长详解.ppt
- 嗨盒产品简介201401详解.pptx
- 后浇带模板工程施工方案详解.doc
- 后面的世界也美丽详解.ppt
- 后勤部管理制度详解.doc
- 宽城富通矿业2013年度报告详解.doc
- 宽带故障在线排障指导详解.ppt
- 宽带接入网的最新应用详解.docx
- 基本句型练习详解.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