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底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瓶采樣測定方法-非色散紅外法-中國氣象局.doc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测试仪器及环境 1
5 采样 2
6 测量 2
7 数据处理和结果计算 3
8 测量范围、准确度和重现性 3
前 言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格式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东启、汤洁、张晓春、温民。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方法——非色散红外法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本底地区环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测定GB/T 18204.24-2000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二氧化碳浓度: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指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摩尔分数或体积分数。单位:μmol/mol。
3.2 本底大气:background atmosphere
指远离污染,不受局地环境影响地区(本底地区)混合均匀的近地层大气。
3.3 标准气体:standard gas
以干空气为底气的、已知二氧化碳浓度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浓度范围与本底大气浓度范围相当。 3.4零气:zero gas
标准气体的一种,测量时作为参比气体通过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的参比池。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稍低于或接近被测量的本底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下限。
3.5 瓶采样:flask sampling
以硬质玻璃瓶为容器,采集本底大气并保持样品原有的化学成份和浓度,且不受到任何的污染的一种采样技术。
4 测试仪器及环境
4.1 测试仪器和设备
4.1.1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具有开放式参比池(有零气连续通过)的非色散红外气体分析仪
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零点漂移(随温度变化): ±0.3μmol/mol/℃
跨度漂移: 读数的±0.2% /℃
压力范围:0~115 kPa
采样频率:20赫兹
模拟电压输出范围:-2.5~+2.5V
稳定时间:120 分钟
水汽敏感性:0.1μmol/mol CO2/mmol/mol H2O
仪器量程:0~3000μmol/mol
准确度:总体小于1%,取决于标准气体的不确定度和仪器的稳定性误差。
重现性:小于0.1μmol/mol(对标准气体而言)。
4.1.2标准气体:贮存在内表面经过电抛光打磨的铝合金钢瓶中。
4.1.3低温冷阱:温度需要达到-40~-55℃,以除去标准气体、零气和样品气体中的水汽。
4.1.7真空表,测量范围: 0~2000毫托。
4.1.8可调式流量表2只,测量范围分别为:0~50ml/min(精度2ml)和0~1000ml/min(精度250ml)。
4.1.9 真空泵:真空度可以达到100毫托以下。
4.2环境条件
4.2.1 测试温度范围:15℃~30℃,测量时环境温度要求稳定,变化范围小于3℃/24h。
4.2.2 相对湿度:≤80%。
4.2.3工作电压:100-240 VAC, 50-60 Hz, 电压偏差在±5%以内(需使用高精度稳压电源)
5 采样
为保证采集到不受局地或人为污染影响的本底大气,本标准规定使用统一规范的瓶采样方法。采样均在室外进行,采样点需选在距建筑物及其它设施上风方75m以外的地点,附近地形应较为开阔、平坦,上风方向没有污染或存在可能影响进气口气流的地形。根据风向选择采样地点,风速须大于2m/s,并使采样器处于采样者的上风方向,采样高度为5m;每次同时对两个采样瓶进行采集。采样时,首先要对采样管路及串接在一起的两个采样瓶进行10分钟的冲洗,然后再压缩空气(约一分钟左右),并使采样瓶的压力达到4.2psi左右。为避免上升气流期间低层污染对采样点的影响,现场空气样品的采集均在当地下沉气流期间进行。采样者需屏住呼吸进行采样操作,避免在天气过程时(如降水、沙尘等)采样。
6 测量
6.1 测量原理
CO2非色散红外分析系统(NDIR)是根据CO2对辐射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光谱的红外波段这一特性而设计的一种分析设备。该系统由一个红外辐射源、一个有待测气体流过并吸收红外辐射的样品池、一个有标准气体流过并吸收红外辐射的参比池和一个检测器所构成。基本原理为:由红外光源产生的平行光束分别穿过样品池和参比池,样品池中流动待测的CO2气体,参比池中流动零气或者浓度已知的CO2参比气体,红外光线同时通过两池时,CO2对光的吸收量随浓度而变化,由检测器得到的电压信号与样品池和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操作系統教程(第三版).ppt
- 操作系統課程設計任務書.doc
- 支付教程課件.ppt
- 收入綜合題.doc
- 改善程序設計技術的50個有效做法.ppt
- 政府相關法規.doc
- 故障模式影響分析(FMEA).doc
- 教學大綱-嘉興學院教務處網站.doc
- 教學大綱-大連大學教務處.doc
- 教學大綱-安徽師范大學.doc
- 半导体材料性能提升技术突破与应用案例分析报告.docx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支持下的关键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扩张策略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体系构建中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人才培训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内容创作人才需求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年区域市场区域剧本市场消费者满意度与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剧本杀市场2025年区域竞争态势下的区域合作策略分析报告.docx
- 剧本杀行业2025人才培训与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docx
- 剧本杀行业剧本创作人才心理素质培养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