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版物鉴定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VIP

我国出版物鉴定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出版物鉴定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pdf

2008 年第 10 刷 我国出版物鉴定制度 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王清陈凌云 sl言:我国出版物鉴定的法律规范体系概述 按照鉴定扇动主体的不间,鉴定通常分为自行鉴 定、行政鉴定和词法鉴定,其中,行政鉴定是行政机 关或行政机关委任的鉴定部门对行政程序中的专门性 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功。本文探 讨的出版物鉴定制度就是属于行政鉴定之一,是新闻 出版行政机关在查处非法出版物和违鳞出版物过程中, 对攒嫌违法的出版物是否构成非法和违禁进 行鉴别和判晰井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在我国有关扭黄打非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 文件中,较早的国务院《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寇》 (阔发(1985) 57 号)和《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功 的通知 (罔发(1987) 65 号)尚无有关油禁出版物与 非法出版物鉴定的相关规定。首次确在出版物鉴定制 度的月 1988 年的《依法查处非法出版犯罪活动工作座 谈会纪要[IJ。诙纪要第 4 条明确规定, 与会同志一 致同意对非法出版物,特别是读穆刷版物,司法机关 也南也泪、~串E串~由也究也坷。舟、生袋也到也丹也~均电负电南、缸2、e纬电到电泪也纠~玲也南电丹也筑、也均合舟~也份电舟、缸窍也何也炜、也桐南、也苟电纯、5苟哇南~南、~、包苟唔件也南、‘ P2P 下载虽未经过服务器, {旦真实质构成了信息网 络传播行为,所以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个规定对 P2P 提供了法理依据,只是缺少可行的执行措施, 我回归P 网络传播侵权作品依然泛滥,专门的立法 规制势在必行。 网络技术的不晰进步常常打破网络著作权的事 衡。一方面,大量的侵权作品传播侵害了著作权人 的利益;另…方面,技术保护措施大大限制了网民 对于作品自由传播的利益。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 键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资掘共事之间的合理 的平衡机制。[S]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要达到作者利益和网民 利益的保护与年衡。作品著作权人与网民利益最终 是统一的。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来协调二者之间的利 益关系时,不能将法律的天平过分地倾向一方。平 衡是著作权立法的基本精神,立法者要找到最合适 的平衡点,通过权利义务的界定将作品中包含的利 益分配给作者和网民。 注穗. [1 ]张新宝.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 [M] .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3: 339. [2] 刘青.因特网上版权保护的新进展 [J] .情报科学, 2∞1 (11): 1216. [3] 辞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 [M] .北京:法律出 版社, 20ω: 212. [4] 张楚.网络法学 [M] .北京:高等教宵出版社, 2∞5: 51. [5] 张晓津.网络版权的法律保护 [M] .北京:人民法 院出版社, 2∞5: 32. (本文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法学院、山东教育出 版社) @ JliL委托当地的省、自 f白区、直辖市出版物克管部门组 织具有专门知识和一定政怡素质的人进行鉴定,并规 定了鉴定人员资格、鉴定程序、接走结论争议或异义 处理办法等内容。该纪要所渺鉴定尽管主要适用于打 击非法出版犯罪行为,在性质上应属于司法鉴定沮畴, 但对我国出版物行政鉴定制股的建立却具有意要的开 山之义。 然而,会议纪要并非我国法律的渊媚,因此,新 闻出版器在此之后先后单独或联合颁布实施了五个关 于出版物鉴定的行政规章戎规范性文件: 1988 年 12 月 27 日制汀的《关于认定淫秽及?情出版物的暂行规走》 (下称{暂行规定y) , 但仅适用于违禁出版物; 1989 年 8 月 8 日颁发的《关于鉴定怪秽、色情出版物权限 的通知》将对淫秽出版物、色情出版物等违禁出版物 的鉴定(认定)权限适当F放; 1993 年 1 月 19 日与公 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鉴定淫秽录像带、淫秽圈片有 关问题的通知),下放了非国内出版单位正式出版发行 的路秽录像带、图片、扑克、手抄本等物品的鉴定权 限至地、市以上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1993 年 3 月 16 日 颁布实施的《新闻出版署出版物鉴定规则 (下称 (鉴定规则))较详细地规定了出版物鉴定的具体规 则; 1998 年 1 月 1 日开始施行的《出版管理行政处罚 实施办法) (下称(实施办法))第 29 条明确将非 法出版物也纳入出版物鉴定对象。~此,我国出版物 鉴定法律规范体系初步建立 并对规范出版物行政管 理和处罚起到了置费作用。 本文拟对出版物鉴定制度中的鉴定对象、鉴定机 构、接定权限、鉴定委员会的地位及组成、鉴定人资 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 议。 一、鉴定对象范围:冲突与多命 当前,出版物鉴定对象有两大类:非常出版物和 违禁出版物。但是,现行出律对两类的植围界定却有 冲突。而且,非法出版物作为鉴定对象似显多余,有 违鉴定制度本身的内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