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围场之旅

围场之旅 ——木兰围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简介暨沿途讲解 导 语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地方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说到塞罕坝,就不得不提它的所在地——承德市所属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初就叫围场县,它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滦河上游。自古就是一处水草丰沛,鸟兽蕃育的天然名苑。那里“群山分干、众壑朝宗”,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早就以山川形胜甲于紫塞而载入史册。“千里松林”曾是辽帝狩猎之地”却因为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而享誉海内外。所以可以说没有木兰围场就没有今天的承德。 第一部分 话说木兰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聊聊和木兰围场相关的那些事: 一、设立木兰围场的历史背景 清初,沙俄扩张主义的手脚从东北、漠北、西北伸向中国的北疆。疯狂的扩张侵略日复一日。噶尔丹吞并厄鲁特蒙古其他三部,且暗中和沙俄勾结进行叛乱卖国活动,继续吞并西北。成为直接威胁清廷强大的军事力量。与当时险情相对应,在平叛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初期,清军贪生怕死,一人负伤,几十人护送,甚至有人自残身体以求自保。康熙看到昔日英勇善战的八旗将士,如今弓马驰废,军无斗志,如此下去,大清江山难保。察哈尔蒙古布尔尼趁朝廷集中兵力平叛“三藩”之际,联合奈曼蒙古反清,虽然很快被平叛,却引起康熙的警惕,本来入关之前,满族和蒙古族就结成联盟,可中原刚有风吹草动,察哈尔蒙古就乘机作乱。康熙认定蒙古的安定,至关重要。为了抵制沙俄的侵略,防止沙俄和蒙古分裂分子相互勾结;为了加强蒙古的管理,绥服蒙古“防备朔方”;也为“肄武治兵”,提高士兵的战斗力,所以在平叛“三藩”后,康熙把注意力转移到北方,设立木兰围场,作为既能巩固后方,又可加强武备的一项重要策略。全力解决防御沙俄入侵和民族分裂问题。 二、木兰围场正式设立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第三次①北巡,一眼就看中了这块“万里山河通远檄,九边行胜抱神京”的境地,于是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诸旗②敬献牧场”的名义,划定了面积近15000平方公里③(要比今天的围场县大得多)的土地,根据自然山势划分了72围④,各“小围”之间距离最多二三十公里,少则一二十公里,岁岁秋季到这里举行围猎,史称木兰秋狝,并定为家法。据史料载,从康熙设立围场到嘉庆二十五年的近140年里,康熙、乾隆、嘉庆来围场举行木兰秋狝105次(另载92或110次)。举行秋狝大典88次。 第二部分 木兰秋狝 一、何为“木兰秋狝” 这又是一个满汉结合的词。前面说了“木兰”是“哨鹿”的意思,原是许多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狩猎方法:中秋前后,鹿求偶交配,猎人头戴鹿角,身披鹿皮,吹起木制(或桦皮制)的笛哨(鹿哨子,牛角状喇叭筒),模仿雄鹿求偶的声音,雌鹿寻声走近,猎人伺机射杀。(这种方法至少在千年前的辽代就有了,称“呼鹿”。生活在东北的女真人以“呼鹿”而闻名。“辽主岁入秋山,女真尝从呼鹿”,辽代皇帝热衷行猎专设“唤鹿人”,女真曾进“唤鹿人”为贡品。皇帝也曾把“唤鹿人”作为赏赐品赐给契丹贵族。“哨鹿”是“呼鹿”的延续。) 再说“秋狝”,古代帝王多讲究,出去打猎一个季节一种专门的叫法,于是有了“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左传·隐公五年》春天打猎不能打怀孕的母兽,夏天猎取危害庄稼的禽兽。狝是秋季猎杀伤害人畜的禽兽,狩是冬季不加区分的围猎禽兽。) 可见,“秋狝’是指秋季打猎。早在旧文《尔雅》里就有“秋猎为狝”。帝王不把秋狝作为纯粹的打猎,春秋时左丘明撰的《国语》就明言“秋以狝治兵”。所以,“木兰秋狝”换句话说就是用秋天打猎的方式来练兵。 二、帝王之选 那么,大清北部的疆域大了,为什么康熙把狩猎场设立在这呢?这里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一)康熙选址设置木兰围场的原因:一是战略位置重要。距京师七百多里,远近适中。“地在蒙古各部之中” 左通盛京,右引察哈尔,北控蒙古,南镇京畿。二是清廷与喀喇沁,翁牛特关系密切,设在这里放心。三是林密草丰,禽兽繁多,三面环山,中间宽阔,利练骑射。四是气清少病,未出痘者不惧。 (二)围场四周布置:边界的各个谷口,设置“柳条边”。堪称塞外一道最长的“篱笆墙”。身为皇家禁地。要有军队来把守,在木兰围场周围设立八旗营房,每个营房下设五个卡伦,合计共四十个卡伦。至道光十七年增至八十所。 驻防官兵从康熙四十五年的101人,至道光时最多1638人。为了保护围场,《大清律例》做详细的规定,从最轻的(私入木兰等处围场,偷采菜蔬、蘑菇,及割草或砍取柴枝者)触犯枷号一个月。到最重(皇帝行围巡幸的地方,如有偷窃马匹者,不分蒙古、民人,五匹以上)拟绞立决;凡偷盗者均面刺“盗围场”,未遂均刺“私入围场”。 (三)“木兰秋狝”计划如何制定?清帝每年到木兰围场秋狝,要事先制定周密计划,计划在每年的正月制定和公布。计划公布后,各王公、各部门(部院府寺)官员,都要都要积极申报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