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xml与电子商务.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ml与电子商务.ppt

本章架構 本章前言 「解題與出題」:不只是Problem enabler(先了解問題,在看科技能幫助什麼),更是Technology enabler(先了解科技的本質,在去思考科技能作什麼事)。 網際網路不單只是網路,是買賣雙方關係連結的橋樑,更是企業獲利競爭的利器。 本章內容主要介紹網際網路的本質、策略機會、基礎建設、與重要技術。 學習目標 如何使用資訊科技? 拉的策略:由企業策略拉出科技應用 推的策略:由了解科技應用,進而推出新的企業策略 網際網路的本質: 提供資訊通訊的標準 讓世界所有的電腦透過通訊協定,都能很便宜的彼此互通 提供不同的運算方式 網際網路讓使用界面與程式運算分開,讓使用者端的設備越來越小 通訊的標準:通訊協定 新的運算模式 階段一:傳統的單獨電腦系統 將AP、DB與UI都混合儲存在單一電腦中 階段二:主從式架構 為了讓資料維持一致性,便把資料庫的功能獨立出來 階段三:三層式架構 僅保留使用者界面在使用者端 新的運算模式 網際網路不只解決現有的問題,而且帶來未來的機會 企業強調不該只是利潤最大化,而是機會最大化 網際網路所帶來的機會 如何發現機會? 在已發生的事物中,什麼會創造未來? 這些已發生的事實,對企業的影響? 什麼變化是已經發生了,但是還未全面影響到產業市場結構與市場價值? 經濟與社會的趨勢是什麼? 網際網路的哪些特色,可能帶給產業或企業機會? 網際網路是一項開放的標準 新競爭者進入變得容易 對買方而言,搜尋供應商變得容易 對賣方而言,比價使得價格競爭更為激烈 技術、產業與策略的融合 技術融合:網際網路標準的出現,將許多原本不相干的網路與資料技術都融合在一起 產業融合:技術融合的結果,使原本不相關產業,都因共通標準融合在一起 策略融合:在網路上使用開放標準,使得競爭優勢的維持越來越短,也由於採取的策略都類似,很容易進入價格戰爭 網際網路的哪些特色,可能帶給產業或企業機會? 網際網路無所不在 普及商務:當所有用品都能連上網際網路之後的商務模式 網際網路提供雙向的溝通 大眾媒體 ? 小眾媒體 被動接受 ? 主動連線 網際網路消除了「資訊不對稱」 資訊不對稱:我有你需要但是沒有的資訊 網際網路提供客製化的價值 客製化:依照客戶特殊需求來組裝製造商品 我國網路推動的相關政策與方案 國家資訊通訊發展方案 知識經濟發展方案 全球運籌發展計畫 數位台灣計畫 營運總部計畫 ???? 網路訊息交換主要有兩種模式- 線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 當通信的兩端一旦接通,便擁有一條實體線路,並由雙方獨佔此線路 分封交換技術(Packet Switching) 將所要傳送的訊息分唯一個個固定大小的封包傳送,可同時提供多個來源的訊息傳輸 OSI七層網路參考架構- 實體層(Physical Layer) 處理在實體傳輸媒質(如電纜、光纖、衛星等)上的位元資料(0或1)之傳輸 資料連結層(Data Link Layer) 處理資料封包,將要傳輸的資料封包區分成框架進行傳輸 網路層(Network Layer) 處理網路上傳輸封包的路徑和壅塞控制的問題 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確保資料在網路層與會談層之間的傳輸品質 OSI七層網路參考架構- 會談層(Session Layer) 在節點間進行各使用者之間資料的交換形式,交換形式有單工、半雙工、及全雙工 展示層(Presentation Layer) 處理通訊雙方使用者與電腦溝通上資料格式的轉換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處理網路應用程式間的資料傳輸,它可讓各種網路應用的使用者有效使用OSI環境 OSI網路七層架構 TCP/IP- 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 大致結合OSI的應用層、展示層與會談層的功能,如HTTP等 傳輸層(Host-to-Host Transport Layer) 大致結合OSI的傳輸層,如TCP、UDP等 網際網路層(Internet Layer) 大致和OSI網路層一樣,如常見的IP運作等 網路界面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 大致結合OSI的資料連結層、與實體層,如常見的Ethernet、ATM、Frame Relay、Token Ring等 OSI與TCP/IP之比較 其他相關協定- 網路位址(IP Address) 32位元所構成的數值來進行網路上定址的功能 可分為五個等級:Class A, B, C為實際定址用,Class D為廣播用,Class E 保留 網域名稱(Domain Name)與DNS 較為人類所熟悉與記憶的,代表電腦主機,相較於IP Address較利於電腦判讀 全球資源定址器(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