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滤、超滤、纳滤过程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 化工学院
贺高红 教授
hgaohong@
/Supervisor/HeGH.page
一、微滤过程简介
二、超滤过程简介
三、纳滤过程简介
本章内容
2
1.1 微滤发展史
1.2 微滤特点
1.3 微滤分离原理
1.4 微滤操作模式
1.5 微滤过程数学模型
1.6 膜材料及制备方法
1.7 微滤应用
1.8 微滤小结
一、微滤过程简介
3
关键字: Microfiltration
微滤过程研究现状
4
一、微滤过程简介
一、微滤过程简介
1907年,Bechhold等人制得系列化多孔火胶棉,发表了第一篇系统研究微孔滤膜性质的报告,首先提出了采用气泡法测量微孔及 滤膜孔径
1918年,Zsigmondy等人最早提出规模化生产硝化纤维素微孔滤膜的方法,并于1921年获得专利
1925年,德国在哥丁根(Gottingen)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孔滤膜公司-Sartorius Gmbh,专门生产和经销胶棉微孔滤膜
1.1 微滤过程发展历史
5
1947年英、美等国相继成立了工业生产机构,开始生产硝化纤维素微孔滤膜,并将其用于水质和化学武器的检测
1954 Millipore Corporation成立
1960年Sourirajan和Loeb公布了著名的L-S膜制备工艺
1963年啤酒低温消毒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聚合物材料研发、成膜机理研究和制膜工艺改进,微孔滤膜品种增加,拓宽了应用领域
1971年,提出错流操作 Cross-flow filtration described.
一、微滤过程简介
6
1972年,折叠盒膜过滤Pleated cartridge membrane filters introduced.
1985年,陶瓷膜管式微滤膜组件 Membralox (now a division of US filter) ceramic tubular microfiltration modules produced.
1990年,提出第三种微滤过滤方式-半死端操作a third type of microfiltration operating system called semi-dead-end filtration has emerged.
1993年,第一座市政膜法水处理建成 first municipal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stalled.
一、微滤过程简介
7
1.2 微滤特点
微滤(MF)又称微孔过滤,其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
微滤膜是指一种孔径为0.1~10μm、高度均匀、具有筛分作用为特征的多孔固体连续介质
膜结构:根据微孔的形状不同,微滤膜可以分为
柱状孔膜和弯曲孔膜
一、微滤过程简介
8
(1)柱状孔膜(用作筛分过滤器screen filter)
弯曲孔膜(深度型)-微孔结构为交错连接的曲折孔道的网络,孔隙率高
柱状孔膜(筛网型)-微孔结构为几乎平行的贯穿膜壁的圆柱状毛细孔结构,孔隙率低
(2)弯曲孔膜(用作深度过滤器(depth filter)
一、微滤过程简介
9
横截面对比
一、微滤过程简介
10
1.2 微滤膜的种类
微滤膜多为对称膜
微滤膜孔径范围:0.05-10μm;
微滤膜厚:10-150 μm
微滤膜分离机理:筛分机理
微滤过程推动力:压力差:0.1-0.3MPa
微滤膜的种类:
1、陶瓷膜:Al2O3, ZrO2, TiO2
2、多孔玻璃:SO2
3、多孔金属:不锈钢
4、聚合物膜
孔隙率70-80%
一、微滤过程简介
11
筛分过滤:膜表面的小孔,截留比其孔径大的颗粒物。特点-模孔小,且比较均一,颗粒物截留在表面
深度过滤:膜表面的微孔相对比较大,颗粒物通过表面进入到膜孔内而被截留或膜壁吸附。特点-大颗粒截留在表面,小颗粒吸附在膜孔内
筛分过滤和深度过滤
一、微滤过程简介
12
微滤膜典型界面结构
二、微滤特点
13
微滤膜典型孔结构
大空腔Macrovoid 海绵孔Sponge pore
指状孔the finger-like pore 细缝网状孔mesh pore
二、微滤特点
14
1.3 微滤分离原理
微滤分离基本原理通常认为其是筛分机理。
微滤膜的物理结构对膜的截留机理对分离效果起决定性作用。此外,吸附和电性能等因素对截留也有一定的影响。
a一在膜的表面层截留 ; b—在膜内部的网络中截留
一、微滤过程简介
15
截留机理大体可分为四种:
机械截留作用 即筛分作用,可截留比膜孔径大或与孔径相当的微粒等杂质
物理作用即吸附截留作用。膜表面的吸附和电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