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现代民族观念初步确立的历史考察——以梁启超为中心的文本梳理.pdfVIP

中国现代民族观念初步确立的历史考察——以梁启超为中心的文本梳理.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民族观念初步确立的历史考察——以梁启超为中心的文本梳理.pdf

2006年 2月 第 38卷 2月号 学术月刊 Academic Monthly Feb.,2006 Vo1.38 No.2 中国现代民族观念初步确立的历史考 以梁启超为中心的文本梳理 李喜所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071) 7 [摘 要]2o世纪初年,粱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族主义的介绍和宣传,直接为中国现代 民族观念的形成提供了思想资料,革命党人对现代民族国家的追求则成为新的民族理念不可或缺 的载体。理论探讨和政治实践的不期而遏,使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生根。“中华民族”符号 的提出和认同,以及对现代民族国家理论的探讨和追求,是其最基本的思维路向和生成机制。 [关 键 词 ]中华民族 民族观念 民族国家 粱启超 [作者简介]李喜所(1946一),男,河北省涉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近现代 史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06)02—0139~05 中国人由朴素的种族意识转为现代的民族理念是 在 20世纪初年逐步完成的。①其间,梁启超首当其冲, 开风气之先。他通过持之以恒的介绍、宣传,遂成为中 国现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其最显著的功绩,一是顺 应时人的思想脉搏,推进了“中华民族”这一现代民族 符号的确立;-是促进传统的王朝观念向现代的民族 国家观念的转化,提升了民族自觉。 一 、 “中华民族”——现代民族符号的确立 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 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 “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 “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 谓。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 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1840年鸦片战争之 后,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 迫使先进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在“保国”、 “保种”的呼声中,严复的《天演论》传递出一种世界民 族之间相互竞争的族群理念,从而使国人意识到“合 群”的重要性。遗隧的是,严复没有进一步介绍西方的 民族主义理论。梁启超则沿着严复“保种”、“合群”的 思路,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1898年 秋,他流亡日本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 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新 见解。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 使用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他在评介当时有影 响的世界史著作时称,这些论著“于民族之变迁,社会 之情状,政治之异同得失??乃能言之详尽焉”。又 云:“著最近世史者,往往专叙其民族争竞变迁,政策之 烦扰杂错。”②梁启超从这种民族竞争的理念出发,又大 胆地提出了民族主义是近代史学的灵魂。他在随后发 表的《新史学》一文中,直截了当地用族群竞争的进化 理论来阐释历史,具体提出三条:“第一,历史者,叙述 进化之现象也”;“第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 也”;“第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 理公例者也”0。这里所谓的人群进化,实质上也就是 民族进化。梁启超的民族观念已经开始上升到理论层 面。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 ① 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著有陶绪;《晚清民族 主义思潮》,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局》。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国近 代民族主义》以及黄兴涛t《“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形成的历史考 察》.均见《辛亥革命与二十世纪的中国》,第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 版社,2002。 0 粱启超;《东籍月旦》,见《饮冰室合集 -文集》之四,第 94、96页。 0 粱启超;《新史学》t见《饮冰室合集 ·文集》之九,第 7一ll页。 · l39 · 学术月刊 2oD6·2 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并将中国民族的历史划分为三 个时代:“第一,上世史,自黄帝以迄秦之一统,是为中 国之中国,即中国民族自发达、自竞争、自团结之时代 也”;“第二,中世史,自秦统一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 为亚洲之中国,即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 竞争最烈之时代也”;“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 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 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0。梁启超在这里反复用 了三个“中国民族”,而且从宏观上勾勒出三个时期的 不同特点,显然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之后得出的 结论。 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 了“中华民族”。他在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 文中,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作了说明。其云: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