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洞穴之喻看哲学与政治的关系.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洞穴之喻看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从洞穴之喻看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3级1300015930许长发摘要洞穴之喻是柏拉图在论证哲学王的主张时所用到的著名论断,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核心,著名的“洞穴之喻”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明了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柏拉图通过哲学王这一思想对政治进行了哲学化的建构,实现了理念世界中哲学与政治的统一。关键词柏拉图 哲学王 洞穴之喻《理想国》是一部对话体的作品,在逻辑推理之外,柏拉图常以譬喻的方式表达深刻的道理。一般说来,比喻的引入是为进一步说明某一抽象的观点,以形象弥补抽象之不足,从而更好地表达观点。本文试图以从柏拉图的“洞穴喻”的解读出发,对其在《理想国》中提出的哲学王思想进行检讨,以期挖掘柏拉图眼中哲学与政治的内在关系。本文试图说明的是: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建构是对现实政治生态的一种反馈与纠正,哲学家的诞生历经痛苦的上升过程,所获得的知识和善是得其政权合法性的基础,放下沉思再下洞穴肩负起政治责任又是对哲学正义性的有力回应,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是政治哲学的滥觞。一、“洞穴之喻”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其直接目的是要揭示“受过教育的人与没受过教育的人的本质”的不同及相关问题,人们一般称之为“洞穴喻”。在这个比喻中,柏拉图作了如下设想: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向外面,有微弱的阳光从通道里照进来。有一些囚徒从小就住在洞穴中,头颈和腿脚都被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朝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的上方,远远燃烧着一个火炬。在火炬和人的中间有一条隆起的道路,同时有一堵低墙。在这堵墙的后面,向着火光的地方,又有些别的人。他们手中拿着各色各样的假人或假兽,把它们高举过墙,让他们做出动作,这些人时而交谈,时而又不做声。于是,这些囚徒只能看见投射在他们面前的墙壁上的影像。他们将会把这些影像当作真实的东西,他们也会将回声当成影像所说的话,甚至靠认知投影的顺序来竞争名利和权力。此时,假如有一个囚徒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起来,可以转头环视,他现在就可以看见事物本身了:但他们却以为他现在看到的是非本质的梦幻,最初看见的影像才是真实的。而假如有人把他从洞穴中带出来,走到阳光下面,他将会因为光线的刺激而觉得眼前金星乱蹦,以至什么也看不见。他就会恨那个把他带到阳光之下的人,认为这人使他看不见真实事物,而且给他带来了痛苦。不过柏拉图认为,只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他的视力就可以恢复,首先大概看阴影最容易,其次是看人或事物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事物本身,在夜间观察天象,之后就可以在白天看太阳本身了。此时他便明白:“造成四季交替和年岁周期的主宰可见世界一切事物的正是这个太阳,它也就是他们过去通过某种曲折看见的所有那些事物的原因。”于是他回想当初穴居的情形,就会庆幸自己在认识上的变化而对同伴表示遗憾。他既已见到了事物之本身,便宁愿忍受任何痛苦也不愿意再过囚徒生活。然而,如果他复回洞中,那些同伴不仅不信其言,还会觉得他到上面走了一趟,回来眼睛就坏了,对“影像”竟不能如从前那样辨别。他的同伴们不仅不想出去,甚至想把那位带他出洞的人逮住杀掉。这就是整个洞穴喻的基本内容。二、柏拉图时代希腊政治生态柏拉图的哲学王倾向并不是表达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政治状况作出的现实主义的反馈。在柏拉图生活的僭主政治时期,智者的政治思想占据主流地位。这一时期希腊的政治已经表现出种种衰败的征兆,而在观念世界,智者带来了希腊世界的逻各斯危机。柏拉图在《理想国》第六卷在提出具有天赋的人要成长为哲学家,必须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才有可能实现的时候,这样说到“或者你也像许多人那样,相信真有什么青少年被所谓诡辩家所败坏,相信真有什么死人诡辩家够得上说败坏了青年?说这些话的人自己才真是最大的诡辩家呢!不正是他们自己在最成功地教育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并且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图在塑造着这些人吗?”、“这些被政治家叫做诡辩派加以敌视的收取学费的死人教师,其实他们并不教授别的,也只教授众人在集会时所说出的意见,并称之为智慧……他讲不出任何别的道理来,只知道称必然的东西为正义的和美的。他从未看到过,也没有能力给别人解释必然者和善者的本质实际上差别是多么的大。说真的,你不觉得这样一个人是一个荒谬的教师吗?”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认为:“逻各斯是一种对人讲的、人应当洗耳恭听的语言,它凌驾于时间之上,只是借助哲人之口言说出来。而智者的思想,把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使语言和文字成为私利的奴仆,修辞学成了一门技艺,它为一切机会主义服务;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的逻辑结果,不过是强权和暴力成为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希腊世界逻各斯精神退化的后果。我们可以在对洞穴喻的解读中得到一定回应,非哲人的囚徒极端不理解正义说明了这一点。回到洞穴的哲人受外面光的影响,变得眼目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