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docx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

第四章 采煤方法及工艺设计第一节设计回采工作面概况4.1.1煤层赋存情况据相邻生产矿井开采和钻孔揭露资料,该矿井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主要含煤地层厚约620m,共含煤27层,煤层总厚度8.48m,含煤系数1.37%,可采煤层有太原组底部的一1煤层和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两层煤平均厚5.95m,可采含煤系数为0.96%。其余各煤层均不可采或偶见可采点.本煤层在当地俗称炭煤,赋存于太原组底部,L1+2灰岩为其直接顶板,煤层发育为独立分层时,直接顶板为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本溪组铝质泥岩为其直接底板。上距二1煤层60m左右;下距奥陶系灰岩一般10m左右。据矿井内43个钻孔、邻区9个钻孔,煤层厚度0~2.32m,平均0.97m,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含1层夹矸。该煤层矿井浅部采空区煤厚0.80~1.00m,多为可采区域;矿井深部煤厚多为0.50m左右,绝大部分为不可采区,煤层不可采的主要因素是其夹矸增厚,使煤层分岔为上、下分层,其夹矸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0.30~3.45m),由于煤层上、下分层都较薄(0.25~0.55m,一般0.4m),夹矸厚度大于上下分层而不可采,一1煤层为较稳定型大部可采之薄煤层,煤层赋存标高+250m~–210m,埋深70~530m。4.1.2煤质特征物理性质:本煤层为灰黑色,以块煤为主,似金属光泽,贝壳状断口为主,阶梯状、参差状断口次之,煤的硬度较大。煤层上部呈薄层状光亮型煤为主,下部为中厚层状属光亮型和半亮型煤,中部夹有一层厚0.20m左右之半暗型或暗淡型煤。煤的真密度为1.92 t/m3,视密度为1.64t/m3。本煤层显微煤岩镜质组占有机组份的96%,其次为丝质组;无机组份主要为硫化物,其次为粘土矿物。化学性质:灰分(Ad):本煤层原煤灰分为11.07~31.86%,平均20.03%,属中灰煤。⑵全硫(St,d):本煤层原煤全硫(St,d)平均为4.58%,属高硫煤,但经洗选后硫分可降低至1.1%。⑶煤中的有害元素:本煤层磷含量为0.002~0.004%,平均0.003%,属特低磷煤,砷含量为7.6~8.0PPm。(4)煤的元素组成:本煤层原煤可燃基中碳含量平均为92.99%;氢含量2.27%;氮含量0.61%;氧和硫总含量4.13%。浮煤中碳含量平均95.273%,氢含量1.79%。工艺性能⑴发热量(Qgr,v,d):一1煤层平均干燥基高位发热量分别为27.84MJ/kg、属高热值煤。⑵煤灰分熔融性:一1煤层煤灰成分亦以铝、硅之氧化物为主,二者占煤灰总和的55%左右,但Fe2O3 含量较高,平均为28.86%,此乃煤中硫化铁矿物含量较高所致。其煤灰软化温度(T2)为1302℃,也属高熔灰分煤。⑶粘结指数:一1煤层、煤层粘结指数为0。⑷可磨性:。一1煤层可磨性高,不易粉碎加工。4.1.3煤炭种类本煤层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份为2.58%,氢含量平均1.79%,粘结指数为0,焦渣特征为1~2,镜煤最大反射率(R°max)为5.83%,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本煤层应属无烟煤一号(WY1)。4.1.4节理发育及层理发育节理即断裂岩块沿着破裂面没有发生或没有明显发生位移的断裂构造,是很常见的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常熟的岩石裂缝。层理是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是岩石的颜色、成份和结构沿垂直方向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井田所处地形按其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含有植物化石碎片,靠近下部具有小暗紫斑。中部为砂质泥岩与泥岩互层,间有紫斑、微含铝质,夹有透镜体状的细砂岩,偶尔含有不可采的薄煤层(三煤),仅1314孔见有0.20m及0.45m两层薄煤,下部为本区较稳定的大紫泥岩(米村泥岩),厚约15m左右,为深灰色~灰色含铝土质泥岩,含有豆状和鲕状的菱铁质鲕粒,层位稳定,为一良好标志层。底部为一层厚5~10m的灰绿色中细粒砂岩,但局部为粉砂岩,成分以石英、岩屑为主,分选中等,硅泥质胶结,含泥质及菱铁质包体、黄铁矿结核,具大型斜层理,俗称砂锅窑砂岩,是与山西组分界之良好标志。4.1.5瓦斯赋存本煤层矿井瓦斯情况:1997年5月鉴定,瓦斯相对涌出量为6.18m3/t?d,属低瓦斯矿井,1998年8月,掘进工作面在–150~–200水平之间,不断发出像放炮一样的响声。矿井2007年测得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3.01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6.79m3/t?d;2008年测得瓦斯绝对涌出量为2.06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15m3/t?d;2009年测得瓦斯绝对涌出量为3.25m3/min,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78m3/t?d,为低瓦斯煤层。4.1.6煤尘情况据1760孔取样测试资料,煤层煤尘火焰长度为0,抑制煤尘爆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