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乌鳢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乌鳢,隶属于鲈行目鳢科鳢属,又称黑鱼、乌鱼、才鱼、生鱼、黑鳢头等,在中国各大水系、俄罗斯和朝鲜地区有自然分布,乌鳢具有营养价值高、生长迅速、生命力强等优点,一直很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属淡水鱼中较高档的水产品,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乌鳢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生理生化特性、高产养殖技术、核型以及一些基因的克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乌鳢的病害及其防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乌鳢在自然环境里,生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但随着乌鳢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其病害也逐渐增多,成为制约乌鳢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就国内外近几年乌鳢病害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乌鳢的病害研究提供参考。
1寄生虫病
已报道的乌鳢寄生虫病原主要有尾孢虫、小瓜虫、车轮虫、粘孢子虫、嗜子宫线虫。
1.1尾孢虫病
林国材报道尾孢虫主要危害乌鳢和斑鳢的鱼种、成鱼,寄生于鱼体的皮肤、鳃、脊柱下等部位,流行季节主要是5~8月,在酸性水质中易暴发。被感染乌鳢主要症状为:体色比正常乌鳢灰暗,花纹不明显,体表被覆一层灰色泥土,游动迟缓,见人及飞鸟反应迟缓,离群独游,投食时不抢食,吃食量减少,更有个别乌鳢零星死亡,严重时成批死亡。
预防方法:彻底清塘,杀灭孢子;鱼种浸泡消毒,杀死裂殖孢子;经常换注清水,保持水质清新;定期向塘内施石灰、漂白粉、面碱等,保持水体呈弱碱性,阻止孢子寄生和裂殖;定期投喂药饵鱼,可有效防止乌鳢体内孢囊的形成。治疗方案:如果因喂养不善和预防失当出现大批死亡,采用外治和内治同时进行,可制止死亡,恢复正常吃食。外泼杀虫药,连续3 d每天1次,首次加量,常用药有敌百虫、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内服药饵鱼虾,常用药有盐酸氯吡嗪钠、阿苯达唑、阿维菌素等。
1.2小瓜虫病
钱龙等报道,当鱼苗陆续达到4~7 cm规格的阶段时,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小瓜虫病,少数鱼开始死亡。多数病鱼表现极不安,集群上下翻滚,或在池底、池边磨擦,或窜出水面、摄食减弱。
预防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投放鱼苗的密度要适宜。治疗方法:水温先调节到28~32 ℃;用2.5 mg/L硫酸铜浸泡5~9 h,换水后,让鱼吃好,恢复12 h后,再用1∶1的椒子粉与生姜粉8 mg/L液汁泼洒,经10 h,可以治疗最严重的小瓜虫病。
1.3车轮虫病
杨成胜等报道,车轮虫病是一种对夏花鱼种危害严重的病害,在发病的初期症状不明显,较难诊断,病鱼不摄食,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停沿网箱边缓慢游动,有的鱼种身体不停地翻转,有时连打好几个滚,一会儿上浮一会儿下沉;有的鱼种则头不动,身体绕头部打转;有些病鱼急剧活动后,缓慢上浮,游动越来越慢,不久即死亡。
预防措施:饵料消毒彻底,控制夏花鱼苗放养密度。治疗方法:在网箱及其周边,采用局部高浓度用药方式,不间断持续泼洒车轮速杀药液,维持1 h的高浓度状态,1 d用药4次,每次用药后开增氧机搅水,加快箱内外水体交换,在鱼糜及小杂鱼中混拌“车轮速灭”制成药饵,尽可能使能摄食的鱼种都吃到足量的药饵;用药后第三天对网箱水域泼洒一次二氧化氯,使鱼种损伤部位不被细菌感染而引起继发性病害。
1.4肾脏增生病
周之武等报道,肾脏增生病的症状是病鱼吃食不欢,有的离群独游,不久便翻身死亡,通过对病鱼的解剖观察发现,此病是由粘孢子虫首先在肾脏寄生,而形成许多包囊,在肾脏表皮引起组织增生,形成不规则菜花状瘤状物。在增生组织中,一旦受到孢子虫的侵袭,引发细菌感染,会导致发炎,成为瘤状脓疮。
防治方法:用90%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同时投喂脓肿消药饵,连用5 d,之后每隔20 d用药1个疗程。对患有肾脏增生病的池塘,定期泼洒敌百虫,可杀灭粘孢子虫的中间宿主――寡毛类以及放射孢子虫,切断传播路线,对控制疫情蔓延可起到良好作用。
1.5嗜子宫线虫病
茆键强报道嗜子宫线虫病在长江流域流行最为广泛,感染率高达90%,最早发病是冬季一月间,春季出现最多,到夏季后鳍上不再发现有成虫。病原体为藤本嗜子宫线虫,雌虫寄生在乌鳢的背鳍、臂鳍和尾鳍的鳍条之间,雄虫寄生在鱼的鳔和肾内,一般肉眼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预防方法:用3%~5%的食盐溶液浸洗鱼苗10~20 min;用晶体敌百虫(90%)和面碱混合泼洒(比例为5∶3),泼洒药物使池水浓度一天达0.2 mg/L,第二天达到0.3 mg/L。
2真菌病
目前,已报道的乌鳢真菌病只有水霉病。
蒋黎报道水霉病发病原因为水环境不良,气温低,乌鳢受精卵易感染水霉;或是春季投放鱼种时因鱼体损伤感染水霉。症状为在孵化过程中,内菌丝侵入卵膜中,卵膜外丛生大量菌丝,外菌丝成放射状,带水检查最容易判断,鱼体表面有破絮状白毛。
预防方法:严格消毒孵化池,保持孵化水体清新;捞卵不离水,轻捞轻放,不使卵粒受伤;为防止室外气候突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