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教案.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 二0一四年六月 第一章 绪言 地下水的功能 宝贵的资源、重要的地质营力、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极具价值的信息载体。 (1)宝贵的资源: 工农业供水资源 工业矿水 :当地下水中富集某些盐类与元素(如溴、碘、鍶、钡等)时,便成为有工业价值的液体矿产 医疗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的地下水。 地热资源: (2)重要的地质营力 应力的传递者 热量的传输者 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3)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地面沉降 海滨地区的咸水入侵 地下水污染 缺乏人体必需的元素或过度富集某种元素 矿坑涌水 地下水位的升高,导致滑坡、水库诱发地震 坝基的渗透变形或管涌现象 (4)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土壤次生盐渍化 土壤沼泽化 土壤的荒漠化、沙漠化 (5)极具价值的信息载体 地震预报的辅助标志 找矿的标志 恢复古水文地质条件 地质年代的信息 4.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问题 农业方面:过量补充地下水造成土壤积盐、土壤次生盐渍化,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农业环境退化,干旱地区绿洲→沙漠; 城市建设方面:过量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土壤盐渍化; 地下水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不适当的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料等污染地下水,难以治理; 地方病:地下水中缺少某种人体必需的元素或过量富集某种元素而不宜饮用,缺碘地区:甲状腺肥大,饮用高氟水:骨质疏松症; 地下采矿或进行各种地下工程:需要排除地下水,煤矿的突水事故; 工程地质问题:由于地下水的参与,导致滑坡、水库诱发地震、岩溶塌陷等。 第二章 地球中水的分布及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层圈中的水构成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1 水文循环 (1)水文循环的概念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水文循环包括: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2 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水分交换过程。 3 水文循环与地质循环的区别 水文循环: ①通常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中,是H2O分子态水的转换,通常更替较快。 ②水文循环对地球的气候、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影响显著 ③水文循环是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重点 地质循环: ①发生于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常伴有水分子的分解与合成,转换速度缓慢,过去常被人们所忽视 ②随着对各种成岩、成矿地质作用认识的深化,水参与各种地质作用过程的意义不断被人们所认识 ③对深入了解水的起源,水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乃至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都有重要意义 ⑶湿度:大气中水汽含量构成了空气湿度。 绝对湿度: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绝对湿度只能说明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而不能表明此时空气中水汽含量的饱和程度。 饱和水汽含量:某一温度下,空气中可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同样也可用重量单位(代号为M),或压力单位(代号为E)表示。 相对湿度(r):绝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含量之比。 r =(e/E)x100%,或r=(m/M)x100% 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2.4 中国地下水概况 2.4.1 地下水的供水意义 作为供水水源,地下水较之地表水的优点 (1)分布广泛:河湖分布范围有限,地下水几乎随处都有; (2)变化稳定 (3)具有天然调节性 (4)水质良好 (5)易于开发利用 2.4.2 中国地下水分区 4个大区、8个亚区 Ⅰ东部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区 Ⅰ1 东部北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亚区 Ⅰ2 黄淮海半湿润平原丘陵亚区 Ⅰ3 华南湿润丘陵亚区 Ⅱ中部气候复杂高原山地盆地区 Ⅱ 1 内蒙古干旱半干旱高原亚区 Ⅱ 2 晋陕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及山间盆地亚区 Ⅱ 3川滇黔湿润岩溶高原盆亚区 Ⅲ 西北干旱山地盆地荒漠区 Ⅳ 青藏半干旱冻土高原区 第三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 3.1 岩石中的空隙 3.2 岩石中的水 3.3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变形破坏    第三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岩石中空隙的类型,掌握孔隙度、孔隙比、裂隙率、岩溶率的概念 了解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的概念 在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一节中,掌握容水度、重量含水量、体积含水量、给水度、持水度的概念,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给水度的有关概念 理解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 3.1 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 (1)松散岩石中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