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知识培训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更新观念、理清概念 生物膜与医院感染 自从19世纪末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细菌与人类疾病的相互关 系后,人类对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就从未中断过。虽然科学家们发明了 一代又一代的高效广谱抗生素和杀菌剂,但许多慢性疾病却迁延难 愈;许多医疗器械经严格的清洗消毒,院内感染却难以杜绝。随着科 研条件的不断进步,如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以观察不同平面上 的立体影像)的问世,人们终于发现,细菌在多数时候是以“生物膜 (biofilm,BF)”的方式存在的,而不象以前认为的以单个零散的状 态,即浮游(planktonic)方式生长的。BF是细菌在机体表面形成的 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同一菌株的BF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 同的特性。经典细菌学主要是研究浮游生长的细菌,而忽视了对BF细 菌的研究是临床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徘徊不前的原因所在。 一、概念 细菌生物膜(biofilm,BF),国内也有学者译为生物被膜,是指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而形成的由细菌细胞及其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主要为胞外多糖)等所组成的膜样多细菌复合体。细菌生物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存在形式,它是与游走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 现代研究表明,在自然界、某些工业生产环境(如发酵工业和废水处理)以及人和动物的体内外,大多数细菌以生物膜方式生长的。它具有很强的抵抗机体免疫和抗生素的能力,在临床上形成难治性感染如中耳炎、慢性支气管炎等,而且一旦沾染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具,极难清洗彻底,对化学消毒剂和高温蒸汽灭菌也有很强的耐受性,易形成交叉感染。 哪有生物膜 在温湿度、营养适宜的任何表面,99%的细菌生活在生物膜内 在人体表面形成如:牙齿、组织内、植入物周边、导管表面 自由游动的细菌,附着在物品表面上,细胞之间通过信号联系,形成象柱状和蘑菇样结构,此结构便于液体循环带来营养和去除废物 生物膜 不仅代表能脱离和污染患者的病原菌的储藏所,而且代表了可能是进入循环的内毒素的源泉 如果在消毒之前没有彻底清洗的话,仅使用有效的杀菌剂是不够的 及时有效的清洗过程是对付生物膜形成的最好措施 器械清洗 在所有接触体液器械必须立即清洗,防止污染物结垢 一旦血液和人体分泌物结垢很难清除,一般的清洗方法和酶液、多酶液无效,需用生物酶超声清洗,特别是官腔类器械 有机残留物会使消毒剂失活,而且/或者阻碍消毒剂和器械的充分接触 有机残留物有利于细菌生长和生物膜形成 器械类型(例如形状和材质)会影响清洗消毒效果 卫生部最近公布的医院感染控制指南 (2010)187号 3个指南 2010-11-29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2011)5号 2011-01-26???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 预防SSI的一揽子方法 术前 1 控制远端感染 (孕妇尿路感染,腹部手术有无呼吸道、泌尿、皮肤感染等) 2 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3 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 正确备皮: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仅必要时才脱毛发,应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备皮时间应在手术当日 术前抗菌皂淋浴 切口部位用含酒精消毒液清洗 术中 手术室 清洁空气 超滤空气(ISO5-7) 不提倡物体表面常规消毒 手卫生的水源应无致病菌 (滤过),不能用自来水直接进行外科洗手,洗手时用抗菌皂液,不能用自制软皂 限制人员数 保持关门 手术团队 严格无菌操作 技巧(包括有效止血、减少组织损伤、避免形成死腔、需要安置引流时首选密封负压) 病人保护 保持正常体温、冲洗液无菌生理盐水370C 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术前0.5~2小时使用抗生素(在切皮之前或麻醉诱导期),提倡在手术室使用,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超过所用药物的半衰期、失血量超过1500毫升,术中追加一次 静脉给药 20-30分钟内完成 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Ⅰ类) 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主要选用头孢一代(针对皮肤表面阳性球菌),腹部、胃肠道、泌尿道选用二代主要是阴性菌 针对靶位 低毒 避免耐药 术后 接触切口或更换敷料严格手卫生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引流通畅、密封,尽早拔出引流管 定时观察切口情况,出现症状、分泌物时及时微生物培养 加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atheter Relate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