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课件讲述.pptx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课件讲述.pptx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课件讲述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 风险分级管控 王 瑞13075308745@163.com 目 的 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和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要求 总 体 思 路 在对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辨识和检测的基础上,全面综合考虑危害因素的危害性、暴露强度、接触时间、接触人数、防护水平、健康效应、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适合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并据此对不同作业场所采取不同程度的防控措施, 工作目标 企业层面: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 监管层面: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分级依据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二部分:化学物》(GBZ/T 229.2-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三部分:高温》(GBZ/T 229.3-2010)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四部分:噪声》(GBZ/T 229.4-2012)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 (GBZ230-2010)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10部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Z/T 189.10-2007 分级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1]第52号) 《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2012]第47号令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令[2015]第76号) 《山东省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安监发[2013]76号) 《关于发布放射源分类办法的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62号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环保部令2011第18号) 工作目标 企业层面:建立风险等级管控标准,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效能; 监管层面:建立职业卫生风险等级管控和职业病预警、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科学精准、动态有效的等级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 工作流程图 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 用人单位概况调查 包括用人单位性质、规模、地点、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条件、生产工艺及主要工程内容、生产制度、岗位设置、劳动定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 工程分析:原辅材料调查、总平面布局调查、工艺与设备布局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原则 1.全面识别原则: 从建设项目工程内容、工艺流程、物料流程、设备配置等多方面入手; 不仅要识别正常生产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还应分析特殊生产状况下如开车、停车、检维修、有限空间作业及事故等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偶发性职业病危害因素; 不仅关注主反应,还要识别副反应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危害因素; 不要忽略原辅材料杂质、中间品、废弃品中的有害物; 不要遗漏公辅设施、外委作业的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 主次分明原则:在全面识别的基础上确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筛选原则; 挥发性高、毒性高、危害性大; 用量大、出现几率多、浓度或强度高; 接触人员多、机会多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 类比法 经验法 工程分析法 检测检验法 理论推算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粉尘52,毒物375,物理因素15,放射性物质8,生物因素6,其他3) 职业病目录(10大类132种) 职业接触限值(毒物标准339项、粉尘47项、生物因素2项、物理因素12项)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方法( 340 个标准检测方法,涵盖了>360个化学物质) 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时空分布,对作业工人进行工作日写实并对其作业方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时段等情况进行调查。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分级:搜集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职业接触限值、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法定职业病及职业禁忌证等资料,搜集有毒化学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及 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资料;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分级》(GBZ230-2010) 以往职业病发病情况调查。 资料搜集和现场调查 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 对作业场所设置的防尘、防毒、防噪声与振动、防暑降温、防潮防寒、防辐射、事故通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