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校联盟]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09年高一期末复习单元训练必修Ⅱ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75分,每题3分)
1.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2.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
1845年
8 010
13 220
1851年
9 919
23 040
1853年
10 122
62 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4.下列图片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天津机器制造局 C.开平煤矿 D.京师大学堂
5.下列最能反映历史发展潮流的企业是( )
A.开平煤矿 B.江南制造总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继昌隆缫丝厂
6.19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
①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洋务派 ② 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④ 封建经济分解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工业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的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出现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9.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性质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008080110.小明在一本历史书籍中收集到下面的图片(图1、图2、图3),图片所反映的民族工业,创办于 ( )
(图1)大生纱厂 (图2)保兴面粉厂 (图3)启新洋灰公司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二三十年代
1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措施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苛捐杂税。”这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行资产阶级土地所有制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2.分析1912-1922年《民国初年纺织业发展情况》,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陈启源(沅)在这一时期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发展
C.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特别是纺织业得到了发展
D.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3.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
乡民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