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14安塞腰鼓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整理]14安塞腰鼓教案

课题:14、安塞腰鼓 主备学校:镇江实验学校 审核: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本册第四单元“民风民俗”主题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课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赞美了黄土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磅礴,句式张扬,画面瑰丽,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尤其是“粱”“枣”等字的书写,理解“惊心动魄”“戛然而止”等词的意思;学习排比、反复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 3、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感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能背诵课文12-16自然段。 2、品味课文语言的气势、节奏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资料链接】 ▲刘成章,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读初中时开始发表作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主要以散文创作活跃于文坛,出版过七种散文集子,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五篇散文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以其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荣膺首届中国民间舞蹈大赛最高荣誉奖,近年来,它先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并赴日本进行表演。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朗读课文; 2、能正确划分文章段落并概括大意。 3、重点学习文章1-8自然段,感受安塞腰鼓宏伟的场面。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生词,有疑问的地方注意做记号。 2、形近字组词 梁(? ? )????? 捶 (?? )????? 博(?? )? ?粟(?? )???? 瀑 (?? )?? 粱 (?? )?????锤 (?? )????? 搏(?? )?? 栗(?? )??? 爆 (??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亢(kāng kàng )奋 磅(pāng páng )礴 烧灼(zhuó zuó ) 陌(mò mù )生 戛(jía gā)然而止 蓦(mù mò)然 4、再读课文,思考完成: 文章按“鼓响前—— —— ”可分成3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试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尽量多找) 二、课堂助学 ⒈导入 播放视频,感受气势。 ▲学生谈观感。教师从以下方面适当引导: ①安塞腰鼓,它产生于距延安四十公里处的安塞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②安塞腰鼓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和谐。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今天我们来学习刘成章的《安塞腰鼓》。 ⒉预习反馈 ⒊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想一想文章按照表演的顺序写了安塞腰鼓经历的哪三种变化? ▲出示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按照表演的顺序写了安塞腰鼓经历的哪三种变化?根据文章反复出现的一句标志性语言,看看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评议,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1)腰鼓的三种变化:表演前(1—4)安静的腰鼓;表演中(5—17)激昂的腰鼓;表演后(18—20)寂静的腰鼓 (2)想一想: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话,你会用哪个字? (静)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茂腾腾” (1)唤醒生活经验: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种“腾腾”的场面?“茂”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联系刚才观看的视频,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茂腾腾”?(有活力,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