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其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其选读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其选读 一、《尚书》 1、《尚书》的编订 《尚书》是现存史书中的最古者,主要记录古代帝王的言论。孔子编订。 2、今文、古文《尚书》及其真伪问题 《尚书》自西汉初年分为今文、古文两种版本。今文传自伏生。由于伏生所传的《尚书》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写成的,所以叫《今文尚书》。有二十八篇,大部分经由司马迁采入《史记》,文辞艰涩难懂。它是真《尚书》。《古文尚书》得自孔子壁中,因用古文写成而得此名,它在汉武帝时已私下传授,并世代相传。司马迁作《史记》,也有采用《古文尚书》。所以《古文尚书》也是真《尚书》。今古文《尚书》在西晋均已逸散失传。 所谓伪《尚书》,指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其书将《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分成三十三篇,又从孔子所作百篇《书序》中采用十九个篇名、从先秦的一些古籍中搜集一些《尚书》的文句编造出二十五篇,然后将这三十三篇和二十五篇相加起来。此外,此书还有所谓孔安国的《尚书序》和《尚书传》。我们说它是伪《尚书》 ,是针对其中的二十五篇以及所谓孔安国的《尚书序》和《尚书传》而言的,其中把《今文尚书》分成的三十三篇,则还是真的。此二十五篇,《史记》没有引用,东汉至魏晋注书的大儒们也没见过,且其文辞浅易,因此可断定它是伪《尚书》 。 3、《尚书》的体例及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和作用(《今文尚书》) 《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它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其记事上起于尧,下至秦穆公,基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大部分内容被《史记》采用,足见其史料价值高。 《尚书》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对后世史籍有深远的影响。《尚书》二十八篇,每一篇有一个标题,在标题下记述了一个完整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因此,它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其次,全书按朝代编排,每个朝代又按照帝王顺序记述史事,因此它又是编年体的开端。其中,《禹贡》一篇,总结了秦统一前中国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重大,作为我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开了后世书志体的先例。 二、《春秋》 1、《春秋》的体例、内容与作者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有国史,一般都叫《春秋》,属编年体。今要介绍的《春秋》 ,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国史即《鲁春秋》修改而成的。它记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共242年。它以鲁国为主,并涉及其他一百多个诸侯国的事迹,记载政治活动最多,其中又以记载各国之间的征战为重。 2、《春秋》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作用及缺陷 《春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编年史。作者孔子成了私人修史的开创者,也是私人办学的开创者,他的学生遍及各诸侯国,《尚书》《春秋》是他教授的科目,因此史学经他讲授广泛地传播于民间。 但《春秋》的一个严重缺陷,在于记事过简,可以说,其记事只有标题而无具体内容,只有结论而无事情经过。且孔子作《春秋》的目的,是要借记事以明义、垂言以立教,故《春秋》侧重笔法,多曲笔及回护。 三、《左传》 1、解释春秋的三部史籍 《左传》作者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 ,同《公羊传》《谷梁传》一样,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左传》作者,相传为左丘明。 2、《左传》的体例特点 《左传》同《春秋》一样,属编年体; 《左传》用史实疏证《春秋》 ; 《左传》叙事不仅详明事件的原委,还在记载人物对话中,集录了很多有关春秋以前的史料,为研究春秋以前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左传》虽为传释《春秋》而作,但其经文与《春秋》并不完全一致,反映了《左传》灵活性。 3、《左传》的成就 《左传》对中国史学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今天保存了大量史料,除记载春秋时期的史事,还集录了很多关于春秋以前的史料。在思想观点上,《左传》较《春秋》又很大突破。《春秋》主要想通过“正名”“尊周”、批评僭越行为,希望恢复西周的盛世和大一统的局面,而《左传》则把周王室与一般诸侯国同等对待,与《春秋》尊周的思想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左传》还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重人事、轻鬼神”的社会思想解放运动。另外,《左传》描写人物细致生动,特别善于写战争。 四、《国语》 1、体例特点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按国别叙述史实。作者左丘明。 《国语》以记言为主。 与《左传》这部历史著作不同,《国语》是一部史料汇编性质的史书。 2、思想倾向:尊周,崇礼;近儒,兼容 3、史学贡献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其记事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下至韩赵魏三家共灭智伯,共记了五百多年的历史,上限比《左传》提前许多,许多材料为《左传》所无,史料价值高。 五、《战国策》 《战国策》原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史官记录的策士们游说各国诸侯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经西汉刘向系统整理、北宋曾巩编订校补,才成书。其记事上起智伯灭亡,下至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