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镇建设 TOWN CONSTRUCTION
2012.11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 72
小城镇周边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变化研究—以上海市川沙镇为例
李斌 范佳纯 李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收稿日期:2012-02-09
A B S T R A C T / T h e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the change of two rural famil ies’ regional
environment, house form, service mode and
neighborhood connections in Chuansha Town
of Shanghai suburbs shows u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the change of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pattern between suburbs and
outer suburbs of rural areas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KEY WORDS/ rural house, rural residents,
envi ronmental t ransformat ion, behavior,
relocated quarter
访谈 F 和 J 家庭的居民各 14 人,调查从农村住宅到动迁小区过程中的区域环境、住宅形态、生活行为、家庭结构、邻里交往、职业以及环境评价等方面入手,涉及两家庭 1970 年代至今的情况,文中划分为老宅共用、另建住房、回迁适应 3个时期进行阐述。
3 调查结果及分析3.1 A 村 F 家庭住宅概况A村从 1980 年代就开始城市化进程,发展至今已从自然村演变为配套完善的成熟社区 ( 图 2)。这里的住宅普遍建于 1990 年代,多为 6层,以动迁与商品房混合小区为主。大多数居民在拆迁前,已经完成从农村户口到城镇户口的身份转变。由于 1980 年代中期的征地就业补偿政策,F家庭大多数受访者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 , 动迁前后职业未受到明显影响,收入相对稳定 ( 表 1)。3.1.1 老宅共用期 (1975 以前 )自然村落中住宅建筑占地很小,耕地和水域占据着主要的部分 ( 图 3),基本没有商业及公共设施。但这里到镇上只有步行 10 min 的路程,采购生活必需品比较方便。村民多居住在合院式江南民居中,由于宗室的延续、人口的增长,这些民居在经历多次的分家之后,居住模式已
摘要/通过对上海郊区川沙镇两户农村家庭的区域环境、住宅形态、使用方式、邻里交往等方面变化的比较研究,揭示不同城市化发展时期近郊及远郊农村地区的居住环境变化模式的异同。
关键词/农村住宅 农村居民 环境转换行为 动迁小区
1 研究目的及背景在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小城镇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协同发展是比较普遍的模式。而对于距离城镇中心较近的近郊农村和较远的远郊农村来说,在发展时期、发展规模及发展模式上有着各自的特点。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小城镇周边农村居民从农村住宅搬迁到城市住宅过程中区域环境、住宅形态、使用方式、邻里交往、环境评价等的调查,揭示不同城市化发展时期,近郊和远郊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变化模式的异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是快速城市化下农民生活环境转换系列研究的一部分,以环境行为的相互渗透论 [1] 为理论基础,课题组已对自然村落的住宅形态和使用方式 [2]、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中的环境行为进行了研究 [3] ;对动迁小区的空间构成和室内外生活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环境评价的影响因素 [4]。本研究对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居住环境转换及农民生活行为变化的过程进行考察,将为构筑人与环境的基本理论提供实证数据,为快速城市化下的农村动迁小区的规划设计提出策略。
2 调查概要研究选取上海市川沙镇城西村(以下简称A村)的F家庭与新德村(以下简称B村)的J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两村已完成物质形态上的城市化。其中A村距离川沙老镇仅1km,代表小城镇周边近郊地区情况;B村距离川沙老镇约3km,代表小城镇周边远郊地区情况 (图1)。2011 年 6月 3日 -8月 28日期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项目(2008012)
1 调查对象位置关系
北
A村B村 川沙老镇
川沙城区
川沙新城区
73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2.11 建筑学报
7 F 家庭住宅变迁一览
5 老宅共用期 F家庭住宅实景
6老宅共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