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54卷第 4期
1999年 7月 地 理 学 报 ACTA ( E0GRAPH lCA SINICA Vo1. 54.No. 4 July. 1 999
r;!号 “∞ ∞ 7一 r }÷o /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
一 以九寨沟及 比较风景区为例
周寅康一张思彦,潘 冰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 南京 ~i0093)
摘要:本文以九寨沟及比较风景区为例 ,以游客距离衰减模式和多种距离累计曲线揭示 了观光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整体特征和空间距离分异特征 。论文论证 了九寨沟游客距离衰减曲线 以 Pareto模型为最佳 .井推算 了不同市场范围及不同模式的距 离衰减指数 通过 多种距离累计 曲线有效地揭示游客群人游行为及相关市场潜力等背景的空间结构特征 。
关 键 词 中国 分类 号 堕塞重堕 嘎曼墨辇 骏 宅 茎盟 鉴塑查塑立塑 F592.99f K928 9 文献 标 识码 :A 素 , 孽区
空间结构是 自然社会过程的运作及输出所隐含和组织的空问模式 ] 旅游地客源市场 的空间结构是旅游地理结构的基本内容- ,是旅游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基础。有关旅游客糠 的空间分布虽有一些案例描述和阐释- ,然而关于 目的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的某些基 本问题 ,诸如游客人游距离衰减的数学模式、旅游地人游地理结构和目的地外部客源市场 潜力之空问结构的分析方法等,仍然研究甚少。方法上,尽管学术界已有假设理论曲线线 型及其它变型 j,但距离衰减的基本数学模式 尚无实证案例 ,其次,距离累计 曲线虽然较多 地应用于旅游研究 一 ,但 目前基本是限于旅行人数本身 的距离累计曲线的分析描述 ,无法 进一步揭示客源市场潜力问题。本文目标是以九寨沟及 比较 自然观光旅游地为案例,通过 距离衰减模式研究揭示人游客源空间结构的整体特征,同时通过多种距离累计曲线揭示 目 的地的客源市场及其潜力分布的分段空间结构特征及 目的地人游地理结构等问题。本项研 究原始材料取自对九寨沟保护区A境登记 (1989~l994年)的随机抽样调查,调查规模较 大 (涉及人数约 2万人 ,约占当地年均旅游者总数的 l0 );对比风景区福建桃源洞、南京 中山陵为现场问卷调查 ,其它景区则借鉴已有文献。距离指标按不同计算要求有两个:按 客源地市县经纬度计算的大圆距离和按中国交通图集、最新旅客火车时刻表等计算的铁路 及公路里程。有关 目的地外部客源市场潜力的资料则通过建立我国大陆所有 2 359个市县 的人口、经济及经纬度数据库并统计得出
收 疆 13期 :1998 19 23:修订 日期 :1999 cl 15 基金项 目 目家自热基盘资助项目 (49571 C311~Foundalion ite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blna. No.495 71031: 作者简彳r:张捷 (1 960一),男,199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并获理学博士学位 ,现为该系副教授。近期主要从事旅游地 理 』、文地理及岩涪学方面的研究及教学工作 发表旅游地理方面相关论文 20多篇
地 理 学 报 j4卷
1 客源空间结构的整体特征 :距离衰减模式的研究
距离衰减是形式或过程随距离减弱 。距离衰减至今仍受地理学者关注。 一个旅游目 的地的入游游客,其入游人数通常也随旅行距离增大而减少,也是一种距离衰减现象。游 客来游人数的距离衰减特征 ,是确定和推测旅游地吸引力辐射范围和外推趋势的重要手段。 Smith(1 983)则指出,距离衰减曲线的斜率反映 目的地引力的大小一 。上文已述,旅游距 离衰减现象虽然已有理论假设曲线 .但尚无实证案例说明其适宜数学模型。学术界公认的
一 般距离衰减模式有 3种基本模式、5种类型 ,3种基本模式为: A 一般模式:lnl -a b·l,( );当 l,( )-d 时为类型①。 B 双对数模式:[nl:一n—b·[1n( )] ;-Ⅲ一1时,为类型② ; 一2时为类型③。 c 指数模式 :lnL— b· ( ) ; 一2时,为类型④; 一1/2时为类型⑤ 上述式中,J。为衡量两地作用的指标 ,如客流量等;d、b为系数,其中 b为距离函数 系数,亦即距离衰减指数 l,( )为距离函数;d。为距离。其相应的五种类型为: ① 指数模型 : 1hi:一n-b·d (1—1j ② Pareto模型: lnl 一n 6·[nd (1 2) ③ 常对数模型: [nl。= -b· [1nd:] (1—3) ④ 平方指数模型: lnl 一 -b· (d )。 (1-4)
⑤ 开方指数模型: lnI。一 -b·、,d f1—5) 经对九寨沟来 自 235个市县客源地 的 16 1 74名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