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年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文综试题含答案.doc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年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文综试题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年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文综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根据中国、俄罗斯、日本自然和经济特征完成1-2题 1.读三国经贸合作示意图,判断三个国家( ) A.A是中国 B是俄罗斯 C是日本 B.A是俄罗斯 B是日本 C是中国 C.A是日本 B是中国 C是俄罗斯 D.A是俄罗斯 B是中国 C是日本 2.A、C两国经济发展具有的相似区位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能资源 C.内河航运发达 D.海洋运输为主 图示,AB为半个晨昏圈,O为AB的中点且纬度最高,CD是半个经线圈P点纬度最高, O点是CD的中点,读后回答3~4题。 3.此日若O点正午太阳高度为38o则( ) A.D地正午太阳高度52o B.该日P地的日影长短和方向有明显的日变化 C.B、C两地和D、A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相等 D.C、D两地昼长相等 4.若某日0P间的纬度差最大,则 ( ) A.C地纬度最低 B.地中海式农业正收获油橄榄 C.非洲高原动物南迁 D.中纬度昼夜差别一年中最大 读甲乙两地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 B.乙图海域盐度较甲图海域盐度高 C.甲和乙海域属于不同的大洋ks**5u D.甲乙两地属于同一板块 6.关于A、B两港的共同区位因素说法不正 确的是 ( ) A.沿海地势平坦 B.位于海湾,水深避风 C.陆上交通配合较好,经济腹地广阔 D.依托特大城市 7.可为分析洪涝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质调配的最佳路径是利用了GIS功能 ? A.GIS的信息管理、查询 B.趋势分析 C.数据的编辑、存储 D.灾情报告? ks**5u 10.有关该区域的规划,正确的是 ( ) A.W城利用丰富的沙子,建造建材厂 B.在D城建深水码头 C.N城拟建大型电厂和焦化厂 D.F处建污水处理厂 11.该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的是 ( ) A.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城连接 B.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 C.Z城与D城之间建高等级公路 D.D城与W城之间建高等级公路 12.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 ( ) A. B. C. D. 13.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苏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一观点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 A.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对“自我”的发现 C.对绝对权威的否认      D.对人类自身的关切 1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 (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14世纪   D.公元17世纪晚期 15.宋代经济的发展被不少西方史家称为“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 B.江南市镇的广泛兴起 C.都市中始现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 D.“市”分散于宅屋之间 16.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报刊上介绍某西方思想家的观点及其著作时说:“一国之制度,虽有立法行法之别,各司其职,然主权当常在于国民中而无分离。……是故主权之用可分,而主权之体不可分,是民约论之旨趣也。”他介绍的这位思想家是 ( ) A.洛克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17.马克思在中指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919 年事件的参加者、观察者和批评者,都学会了相当有选择地使用他们的记忆, 每当救国的压力增大的时候,他们就更多地回忆政治性的细节; 每当气候变得更加适宜于思想解放的目标时,他们就又忆起了为启蒙而进行文化斗争的细节。”从历史学的角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