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别称何其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死”的别称何其多

“死”的别称何其多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语词汇丰富无比,据调查历代史书及文学作品中表达“死”——消尽无余这一意思的别称有两百多个。仅《红楼梦》就有49个。按死者的身份、职业、死的意义、区域、年龄、亲疏关系不同,死的称谓亦不同。它们大致可归纳为讳称、婉称和泛称三类。   一.按死者的身份划分   1.古代帝王或王后死,称之为“崩”、“驾崩”、“崩殂”、“山陵崩”、“天崩地坼”、“大薨”、“大行”、“登遐”、“升遐”、“上宾”、“宾天”、“龙髯”、“鼎湖”、“弃”、“终”等。例如:   “天子死曰崩。”(《礼记·曲礼下》)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山陵,帝王的坟墓。“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故通曰山陵矣。”(《水经注·渭水》)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2.古代王侯、夫人死,称之为“薨”。例如:   “(楚武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左传·鲁庄公四年》,“薨”,龙奄了,即奄然亡也,借喻侯王、王后之死。唐代以后,称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也叫“薨”。)   “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功大水,王后夫薨。”(《管子·五行》   3.古代大夫死,称之为“卒”。例如:   “庄襄王卒,子政立,故为秦始皇帝。”(《史记·秦本纪》,卒〈醉〉,终也,终人生之事也。因以称大夫之死。亦称高寿为卒。)   4.古代士人死,称之为“不禄”。例如:   “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禄。”(《国语·晋语》,禄,奉禄。生方有禄,死则无禄。故以之为士人死的讳称。亦常称有爵位的显贵之死。)   5.唐以后六品以下官员及庶人死,称之为“死”。例如:   “孟明稽首曰:‘……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左传·殽之战》)   以上“死”的别称反映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观念。   二.按死者的职业划分   1.教徒死,称之为“化”、“物化”、“羽化”、“亡化”、“顺化”、“坐化”、“坐脱”、“化鹤”、“鹤驭”、“寂”、“示寂”、“圆寂”、“登仙”、“登极乐”、“归天”、“升天”、“飞升”、“尸解”、“形解”、“涅禁”、“园毗”、“反真”、“无常”、“恬退隐忍”等。例如: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红楼梦》第十三回)   “辩才虽物化,参蓼犹夙者。”(辩才、参蓼,两僧姓名。秦观《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   “可是我希望他马上归天,好去求上帝改变这恶狗一样的犹太人的心。”(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2.文人死,称之为“修文”、“修文地下”或“地下修文”、“玉楼赴召”或“玉楼修记”。例如:   “修文将管辖。”(杜甫《哭李尚书》)   “颜子渊、卜子商,死为地下修文郎。”(《幼学·释道鬼神》)   “相传‘李贺将死,昼见绯衣人传玉帝诏令,谓白玉楼成,召使作记,随卒。’”(李商隐《李贺小传》,〈后〉因称文人早死为“玉楼赴召”或“玉楼修记”。)   3.伟人、要人死,称之为“泰山颓”、“树木坏”、“山颓木坏”、“兰摧玉折”。例如:   “孔子蚤(早)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寝疾七日而殁。”(《礼记·檀弓上》)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尝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萧、艾,恶草,屈原以喻小人。兰、玉喻君子。宁作守身洁白的君子死,不作富贵荣华的小人生。《世说新语·言语》)   4.贤才死,称之为“蝗玉”。例如:   “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晋书·庾亮传》)   三.按死的意义或感情色彩划分   1.为国为民而死,称之为“殇”、“殉”、“殉难”、“殉节”、“捐躯”、“献身”、“就义”、“牺牲”、“光荣”、“结缨而死”、“停止思想”、“去见马克思”等。例如:   屈原《国殇》(殇,牺牲。国殇,为国家作战而牺牲。)   “(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汉书·李广传》)   “忧国忘家,捐躯济难。”(《三国志·陈思王植传》)   2.保持节义而死,称之为“玉碎”、“授命”、“致命”、“令终”。例如:   “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以没没求活!”(《南史·王僧达传》)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论语·宪问》)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经》)   “昭明有融,高朗令终。”(《诗经·大雅》)   3.仇人死,称之为“亡命”、“完蛋”、“断气”、“见阎王”、“回老家”、“归西天”、“一命呜呼”、“呜呼哀哉”、“翘辫子”、“兵”等。   “死寇曰兵。”(《礼记·曲礼下》)   其余“死”的别称皆俗语且常用,不一一例举。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