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热点与趋势
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热点与趋势
主讲人:北航王田苗教授
时间:2016年2月27日
地点:启迪之星.RT创投咖啡(启迪之星创业咖啡)
说到机器人,前两天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网上可下
视频),又一次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撼。这个人形机器人不但能在雪
地里保持平衡,行走自如,甚至在被一次次推倒之后还能自己爬起
来。让人不得不感叹拥有这样逆天的技术,这些科学家们也真是够
任性。那么震撼之余,大家会不会想到,如果这些越来越聪明的机
器人有一天超越了我们,他们会不会反过来控制人类呢?相信在座
的各位也都有同样的疑问。
非常的荣幸,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田苗教
授,来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王教授,是“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
点项目专家组组长,“863”计划、“十五”、“十一五”机器人主
题专家组组长,作为资深专家王教授对机器人的未来有着深刻的见
解。
下面,我们就以热情的掌声,欢迎王教授开讲!
王田苗:谢谢各位企业家,我今天来到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还是很紧张的,从两个方面紧张。一个方面,在座的底下都是
我们经常交流和认识的朋友,他们在企业上做的非常成功,有的在
学校学术界也做了很多的有影响力的高级成果。在互联网这样一个
发达的互联网环境,我要讲一点自己什么样的观点,这对于我来说
有点压力,不然的话大家说我在微信、我网上也是一样可以看到的
。
我第二个压力是在这种机器人创业咖啡厅的环境里,我这是第
一次,过去基本上都是和同行,包括专家我们是非常轻松的在一个
会议室。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国内外机器人发展的
热点。
我们都知道,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发展可能有不同的视角,从
学者角度,也可以从国家的角度,也可以从一个企业产业化的角度
。我这里想以个人作为一个教授、作为一个学者来谈谈智能机器人
是不是长期的刚性需求。当前,智能机器人研究的热点到底是什么
,我们应该着重关注哪些应用领域。
有幸我参与支持和创新孵化了一些企业,比如北航学子高峰和
王野他们创办的纳恩博,在他们的发展过程中有这么几个启示。第
一个启示,早先他们是toB的,就是公安天安门广场,还有公园,他
们大胆的在商业模式上走向了toC。第二,在互联网形式下还是特别
注重核心技术和产品的品质设计,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工艺设计
。这个元素让我感觉到作为一个机器人这种美观、这种环保、这种
品质的设计有什么不一样的技术,同时由于中国消费的水平和国外
消费的水平有一个不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同时在国内外进行推广
。
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说京东在2014年3万台,在去年光
棍节里一天就3万台,所以今年他们的目标估计100万台/套。
他们反过来又收购了自平衡车的Segway,克林顿、乔布斯曾经
做过这个产品的代言人,这个改变了人的短途代步工具,从而获得
了小米、红杉、英特尔各方面的投资。这是1月8号纳恩博和英特尔
联合发布的室内机器人,其中可以作为交互,可以作为移动,也可
以作为短途代步,其中骑在上面的就是英特尔总裁。
医疗外科机器人,这个也是未来精准医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
向。我们都知道减少创伤、降低成本、精准的定位,进行脑肿瘤、
脑出血以及还有一些植入,这个设备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这方面
像我的学生也一样很优秀,刘达克服了虚拟环境下的我们所说的病
灶点或信息点的结构算法,到手术室这样的映射。在国外我们都知
道手术室和机器人,还有CT是一个环境的,在中国是分开的。所以
,如何把CT、核磁共振里面的信息非常快、非常简单的映射到手术
室,这是一个瓶颈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已经有上万例的临床。特别可喜的是他们马上就获得了医疗注册
许可证。
无人机,大疆做的非常优秀,北航的学子李晓宇也一样非常优
秀,他说我为什么不能创新呢?所以他们把无人机做了折叠。大小
只有A4。也就是说,发烧友、背包客、驴友,我可以从背包里取出
来就能放飞。包括智能硬件、导航、控制。
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随着3D打印技术的实现,有没有可能在
这个问题上能够利用软体材料感知驱动和视觉识别形成新的机器人
技术。
在这个图片上大家可以看到,西红柿、海鲜、海豹,包括一些
扎手的物品,非规则的一些玻璃片,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技术创
新,仅用机械或者机械+电机的传感,不仅成本很高,20万—
30万,而且系统很复杂。在工业、在农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所以
,这一、两年以美国哈佛为核心的就想突破这个技术,最近已经有
了新的进展。我的学生文丽等一批人又在这方面进行了创新,他们
觉得如果这方面有所突破,有可能会在食品、农业、医药等等上应
用。它的特点就是非规则,软的。
回到我的这个主题,根据上面我支持学生作为顾问或者作为创
业导师,我越来越体会到机器人技术是长期刚性的,因为它是我们
智能制造的基础。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