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清学习心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伟清学习心得

我的中医 我的路 自序 少年的时候,向老师提问了一个过度天真的问题被老师当傻子看得莫名其妙。青年的时候,因为整天沉迷于书的海洋里而对世俗的苍白被看做白痴。直到今天,我仍然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独立的思考和观察着周围的一切,观察自己的情绪的来源,知识给自己造成的价值观的动向,意识的莫名其妙的发生的动机,对外面的世界,观察着人们各种谎言的背景,各种新闻的真实意图。各种规则的真实目的。自己成了一个自我和世界的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因为我不知道如何参与。经过了几十年的红尘洗礼,我终于明白应该如何参与了,用自己的爱去参与一切和万有,从而找到和发现自己的源头,和自己思维背景力量的合一。爱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和能量的凝聚,是一种从人格角度阐述的意象的表达。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我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生生不息。红尘是让人成长的最真实的老师,在红尘中觉悟,在红尘中反思。其实每个人都在抱有着自己的执着自我的信念在滚滚红尘中不断的相互磨合,相互教育,直到彻底看透红尘看透自我。从赫尔墨斯的哲学七大原理总结提炼出来基本上就是道学中的生命两大原理,就是作用和反作用原理和物极必反的发展原理,所有的因果和业力无非就是这个反作用在时空里的沉淀,所有的收获无非是曾经的付出。而道学中的这两大原理到了佛学中就是一个原理,就是灵性平等原理,这个平等是站在人格化的角度上说的,如果站到自然的角度上说就是一种灵性平衡或者合一或者混沌的内涵。提升自我觉性的方法无非就是内省觉悟和清理负面意识能量的干扰的践行。 曾经一个人问我,怎样去学习传统文化和中医,我说人的一生会经过三个老师,第一个老师是语言文字,你通过学习得到各种知识。第二个老师是自然和万物。你通过反思找到真理的根源。从佛尔巴哈的基督意识到马克思的资本论,人们无时无刻都在反思着这个世界的源头和生命的本质。只是境界不一样,深度有差别。第三个老师是自己的本性,你通过觉悟。寻找到真正的智慧和源头。通常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对一个事物的判断和选择都是通过自己所学过的种种知识,对红尘中生活经历的种种经验,和自己的思维惯性以及生活习性等等因素做出自己的判断,所以说人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自己的心相,自己曾经的经历,曾经的所学过的种种的知识相对于一个整体的宇宙知识体系来说,往往可以忽略不计,用有限的知识和经验去面对未知做出的判断,依据的不足,参考系的错误,其结果可想而知。用感觉去判断,运用感觉去思考。在过程中逐渐放大自己的感觉的深度,强化自己的洞察力,又是另一种智慧。通常状态下,我们的感觉已经被所学过的知识和红尘的经验所蒙蔽。也就是所谓的种种执着,看透自己的执着,放下自己的执着,修正自己的错误的思想,习惯,品性等等的过程,就是自己的觉性的提高过程。成长从改变自我开始,从自己的心灵状态的净化开始,【每种不良的思想,习性,其结果最终会回到自己的身上,比如开车的时候不关照其他的车辆自己肆意妄为的时候,距离出车祸就不远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区别也刚好就是因为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体系创造的。现代文化从物质的表象开始,割裂性的分离性的去分析和研究,最后反思到这种分离性的时候再走向统一,而传统文化从整体性,统筹性入手逐步细化最终也走向统一 生活让我选择了中医来谋生。本着一种责任,也为了内心的觉悟,让患者的折磨痛苦和自己的感觉合一,就逐渐明白内在的气机和病理的变化。慢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中医,先从教材开始,然后从近代中医大家的各种论述和著作开始读起,逐渐到明清时期的著作,进一步到金元到唐宋一步步向上看过去。从教材的学习到传统中医典籍的逐渐渗透,也刚好是一个观察古人对待中医的思维方法的过程。意境的不断的改变,逐渐从繁琐走向简单和统一。真正的中医思路是很简单的。是一的无穷变化。所以古人说得其一万事毕。希望我这些年来对中医的临床感悟能够为后来学习中医的人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教导。从开始行医到现在感觉有几种变化,第一阶段是一种经验积累阶段,这个时候往往片面追求疗效。更多的是看一些经验性的资料,希望患者的症状可以迅速得以控制。到了一定阶段会发现自己内在理论的空虚而迷茫,不知道如何去推导。这个时候一般就是两个途径,一个是找经典古籍,从前人的经验去寻找,另一个是根据患者的症候去自己思考,依据自然现象所展示的常理去推断内在的本质。我选择的大多是后者。同时也读经典进行思考。通过实践临床和经典的提示启发,独立的思考问题。所以我后面介绍的很多案例都是一种思维境界的描述和模拟。中医的学习方法我想更多的应该就是这种意象思维。通过经典的学习得到的最终结果就是辨别阴阳。这也是作为医生的一个基本的境界,在找到中医阴阳的基本源头后,逐渐开始寻找三阴三阳,手足三阴三阳。所以内经上说,知十二阴阳者知病之所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明白病的转归和变化规律了。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