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3(根轨迹法)讲述
动态指标 单位阶跃响应: 设计方法 根据性能指标(即??、?n等)完全可以确定S平面上主导极点位置范围,进而根据 确定Z平面极点位置的范围。 在Z平面上,有3条典型轨迹:等ξ线——对数螺旋线,等Re(s)线——同心圆,等Im(s)线——射线所包围的区域,则应满足给定的动态指标要求。 等ξ线 根据超调量σ%指标要求,由式(5.70)式,可确定阻尼比ξ的值。在S平面,阻尼比相同的特征根轨迹是从原点出发的射线,且与负实轴的夹角为 等ξ线映射至Z平面,则为对数螺旋线(见图5.13)。 等Re(s)线 根据调节时间指标要求,由式(5.73),可得平面实部绝对值,映射至Z平面,其特征根的模应为: 即为同心圆. 等Im(s)线 根据峰值时间或上升时间要求,均可求到S平面特征根的虚部(式(5.71)或式(5.72),映射至Z平面,其特征根相角则是通过原点的射线。 例5.3 设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采样周期T=0.5s,要求系统的品质指标为: 试确定Z域主导极点所在位置. 例5.3解 图示 设计思路 根轨迹法实质上是一种闭环极点的配置技术,也即通过反复试凑的办法,设计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主导极点配置在期望的位置上。 设计步骤 第1步 根据给定的时域指标,在Z平面画出期望极点的允许范围。 第2步 设计数字控制器D(z) 第3步 进行数字仿真研究,检验闭环系统的动态响应。 第1步 期望极点的允许范围 如前分析二阶主导极点范围的方法 必须指出,即使将希望的闭环极点配置在允许域之内,仍有可能出现系统的动态性能不满足指标要求。这是因为 离散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零点数多于对应的连续系统,因为系统的性能还受零点的影响; 所得极点范围是按二阶系统的品质指标近似给制的。而实际系统经常是高于二阶的,高阶系统的响应尽管主要取决于它的一对主导极点,但其他非主导极点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2步设计数字控制器D(z) (a)求出组合对象脉冲传递函数,即 Kc选取 目的:数字控制器不影响系统的稳态性能,即 零、极点关系 zcpc:相位超前控制器,又可称为高通滤波器,这时 Kc1 Zcpc:是相位滞后控制器,又可称为低通滤器,这时Kc1 它们与相应的连续控制器的零、极点相对位置是一致的。 控制器零、极点分布图示 试凑法 在设计中,要根据系统性能要求,确定控制器的零极点和位置(超前或滞后),再根据开环脉冲传递函数D(z)G(z)的零极点绘出闭环根轨迹,直至其进入期望的闭环极点允许范围。在允许域中选择满足静态指标要求的根轨迹段作为闭环工作的选择区间。 然后进入第3步 进行数字仿真研究,检验闭环系统的动态响应。反复试凑,直至满足要求。 设计举例 :例5.4 某数字随动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是 控制系统结构图 No.1期望的闭环极点允许范围 ? 图示 No.2设计数字控制器D(z) (a)写出组合被控对象的脉冲传递函数 (b) 进行第1次试探,令D(z)=1,此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第2次试探 令 闭环根轨迹 确定根轨迹增益 根据 No.3 数字仿真验证 * §5.3 Z平面根轨迹设计 1 1. Z平面的根轨迹 计算机控制系统经过Z变换以后,可表示为图5.12所示 ? ? ? ? 图5.12 计算机控制系统 ? 其中: 为零阶保持环节与被控对象的组合Z传递函数. 为数字控制器Z传递函数。 Y(z) Z平面根轨迹定义为:当系统的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由零到无穷大变化时,其闭环特征根的集合。 该系统的闭环Z传递函数为 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5.62) 将系统的开环Z传递函数写成零极点形式 (5.63) 式中 和 分别为开环零极点数,m为零点数,n为极点数,K为根轨迹增益。 根据(5.62)特征方程式,根轨迹特征方程为 即 上式可表示为模值方程和相角方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