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工资差异变化“天花板”还是“黏地板”.pdf
第 40 卷第 6 期
2014 年 6 月
财经研究
J 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Vo l. 40 No. 6
Jun.2014
城镇惑地岛迁移 t 勃 jJ:s.. 资差异变化:
久龙辙远是看占地板?
屈小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28)
摘 要:文章使用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 (CULS )2001 年、 2005 年和 2010 年数据,
采用重设权重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对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在不同分位数上的工资差距进
行了分解。研究发现:第一,从纵向变化来看,在工资分布的不同分位数上,工资差距的构
成效应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而由市场歧视造成的结构效应则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第二,
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的工资差距存在不对称现象,工资收入分布未端的工资差距较大,
符合秘地板效应,并且工资差距来源中的结构效应显著大于构成效应;第三,和地板效
应与低收入迁移劳动力群体的一些特征相联系;第四,在收入分布的顶端,城镇本地与迁
移劳动力的工资差距较小,原因是可观测特征(如受教育水平)的差别较小,并且结构效应
也较小。
关键词: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工资差异;反事实分布 ;RIF 分位数回归
中固分类号 :F019.3;F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9952(2014)06-0109-12
一、引言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收入差距的程度和成因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争议,但是比较
一致的是,无论是低估还是高估,只是严重程度的差异,过去十年收入不平等和相对收人不
平等的程度都明显增加,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李实等, 2009;
徐舒, 2010) 。从经济现实来看,劳动力迁移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典型化特征,而且
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转折性变化和结构变化的主要来源(蔡盼, 2010) 。考察城镇本地与迁
移劳动力在工资收入方面的差异,在相同条件下迁移劳动力能否获得与城镇本地劳动力相
似的工资收入,成为理解整体收入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视角,同时由于迁移劳动者主要以农村
外出劳动力为主,也成为理解城乡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视角。
从理论上讲,工资差距扩大的来源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Autor 等, 2005; Chi 和 Li ,
2008): 一是构成效应(Comρosition Effec仆,即可观测的劳动者特征的构成比重变化。构成
效应也被称为贡献效应(Endowment Effect) , 或者说能够被劳动者特征变化所解释的工
资差异部分。二是结构效应 (Structure / Price Effect) , 这种效应由劳动者特征因素的回报
变化(即劳动者特征因素的估计系数)所引起,反映劳动者特征的价格差异。结构效应也常
被称为歧视效应(Discrimination Effect) , 或者说不能被劳动者特征变化所解释的工资差
收稿日期 :2014-0 1-1 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1072014001001)
作者简介:屈小博(1974-) ,男,陕西西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 109 ?
财f笠研究 2014 军第 6 期
异部分。①那么,城镇本地与迁移劳动力构成特征与特征回报的变化对工资差距具有怎样
的影响呢?
有关中国收入不平等度量和变化的研究, Martin 和 Chen(2007)对不同时期的文献进
行了详细的归纳和综述。有关收入差距的分解方法,万广华 (2008) 和郭继强等 (2011 )从不
同视角进行了综述与梳理。从实证研究角度看,对工资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是国内该领域
研究的一个重点。现有研究大多采用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不同群体(或相同群体不同时期)
的工资差异,将其分解为可观测的劳动力特征的影响,以此来探讨工资收人差距的成因。常
用的框架和方法有:基于线性回归的 Blinder-Oaxaca 分解及 Machado 和 Mata(2005)提出
的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例如,姚先国和李晓华 (2007)利用 Quantile J MP 方法研
究了总体工资收入不平等程度增加的构成效应与价格效应。从研究内容上看,探讨性别工
资差距的研究文献最多,如 Wang 和 Cai(2008) 、葛玉好和曾湘泉(2011)等;也有学者考察行
业工资差异(罗楚亮和李实, 2007)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工资差异(屈小博, 2012)
以及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工资差异(邓曲恒, 2007) 。而关注中国迁移劳动力工资差距的
研究文献基本上都是针对平均工资差异进行分析的。
从研究视角上看,工资差距在收人分布上的差异是学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农业多元价值导向下城乡结合部产业空间发展研究——以郑州市为例.pdf
- 农业资源禀赋差异与技术趋同的悖论与解释——对黑龙江省与河南省农业生产的观察分析.pdf
- 农民工就业空间选择及留城意愿代际差异分析.pdf
- 冷胁迫处理下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叶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分析.pdf
- 准格尔旗沙棘产业发展研究.pdf
- 凤凰为何不还巢——“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毕业生违约个案研究.pdf
- 凤翔县优质核桃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潜力与对策.pdf
- 出场、差异、合理性论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pdf
- 刍议新形势下的网络文化内涵——基于文化四层次说的视角.pdf
- 创业型企业高管团队垂直对差异与创业战略导向产业环境和企业所有制的调节效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