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注:为降低纵向扩散, 宜选用分子量较大的载气、 控制较高线速度和较低的柱温。 影响因素: 纵向扩散一般只发生在气体分子(气相)中。 对液相色谱,组分在流动相中的纵向扩散可以忽略。 速率理论 (3) 传质阻力项:C·u 产生原因:物质由于在两相间的浓度不均而发生迁移的过程,称为传质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进行速度的阻力,叫传质阻力。 流动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在气相和气液界面上的传质(气液色谱)。 流动相传质阻抗相:由于传质阻力的存在,使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分配平衡。所以,有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被气相带走,出现超前的现象,造成谱峰展宽。 固定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在液相和气液界面上的传质(气液色谱)。 固定相传质阻抗相:由于传质阻力的存在,增加了组份在液体中的停留时间,晚回到气相中去。因此这些组份的分子落后于原在气相中随同载气流动的分子,使峰扩张。 速率理论 * 气液色谱 传质阻力包括气相传质阻力 Cg和液相传质阻力 CL,即: C = Cg + CL k — 容量因子; Dg 、DL —扩散系数; dp — 填充物的平均直径;df — 液膜厚度。 减小dp 和df,增加Dg和 DL,减小流速u,可以降低传质阻力 C ·u 。 速率理论 C·u —传质阻力项 对于空心毛细管色谱Cg很小,可以忽略。 * 色谱塔板高度方程: 气液色谱: 这一方程对选择色谱分离条件具有实际指导意 义,它指出了色谱柱填充的均匀程度,填料颗粒的大小,流动相的种类及流速,固定相的液膜厚度等对柱效的影响。 速率理论 二、色谱法定义、实质和目的 定义:又叫层析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析方法,它利用不同溶质(样品)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当两相做相对移动时,各溶质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各溶质达到相互分离。 实质:分离 目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 三、色谱法分类: 1.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 固定相 类型 液相色谱 液体 固体 液-固色谱 液体 液体 液-液色谱 气体 固体 气-固色谱 气体 液体 气-液色谱 气相色谱 2.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 3.按分离机制分: 平面色谱 纸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分配色谱:利用分配系数的不同 吸附色谱:利用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原理 空间排阻色谱:利用排阻作用力的不同 一、色谱过程 指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平衡过程 以吸附色谱为例见图示 吸附→ 解吸→再吸附 →再解吸 →反复多次洗脱→被测组分分配系数不同→ 差速迁移 → 分离 第二节 色谱过程及有关术语 吸附能力的微小差异 微小差异积累→较大差异→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 固定相(s);流动相(m)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 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 流动相(mobile phase): 与固定相处于平衡状态、 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 二、基本概念及术语 流出曲线和色谱峰 从色谱柱流出的溶液(柱流出物)进入检测器连续测定,得到如图所示的色谱图,即柱流出物中溶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直线部分是没有溶质流出时流动相的背景响应值,称作基线(base line)。在基线平稳后,通常将基线响应值设定为零,再进样分析。溶质开始流出至完全流出所对应的峰型部分称色谱峰(peak),基线与色谱峰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色谱图。 色谱峰高 色谱峰最高点与基线之间的距离。以h表示。 峰高低与组分浓度有关,峰越高越窄越好。 色谱峰的宽度 标准偏差 σ — 峰高0.607倍处的色谱峰宽的一半。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色谱峰的宽度 W1/2 =2 .354 σ 峰底宽Wb—色谱峰两侧拐点所作切线,与基线交点间的距离 Wb =4 σ 色谱峰面积 色谱峰与基线间所包围的面积。 1、时间表示的保留值: 保留值 保留时间(tR):组分从进样到柱后出现浓度极大值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