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莲说》复习导学案
磁 村 中 学 导 学 案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
错题更正区 学科 语文 课题 《爱莲说》 主备人 崔艳清 主备日期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4分)
①亭亭净植 ②陶后鲜有闻
③而名之不可 ④莫能肖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2分)
香味:莲——;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2分) 课型 复习 课时 1课时 教案序号 修改日期 复 习
目 标 1.识记文中重点词句解释、翻译
2.能准确默写描写莲花美好形象的句子
3.领略作者的情怀,理解对比、衬托手法 重 点
难 点 1.识记文中重点词句解释、翻译
2.理解文章主题及写作意图。 内 容 设 计 区 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
展示目标(见学习目标)(1分钟)。
朗读课文,熟读成诵。(3分钟)
名句默写:予独爱莲之 , 。
知识梳理(3—5分钟)
(一).作者: ,字茂叔, 代哲学家,有 先生之称。本文选自《 》。
(二).文体:说
(三).主旨:本文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文章通过描绘和赞美莲花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婉曲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四).莲的形象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濯清涟而不妖———————————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香远益清—————————————芳香
风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
(五).牢记几个注释:② ③ ④ ⑦ ⑧ ⑨ ⑩ ⑾ ⒁ ⒄ ⒅ ⒆ 鲜
(六).本文题为“爱莲”,为何还要写“菊”、“牡丹”?
(七).理解“噫”这个感叹词的深层含
(八).“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为何放在文末?
三.训练题组: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依照知识提纲复习,强化记忆
教师点拨
学后总结 审阅签字: 上课时间
导学结合 ? 沟通你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