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对勾】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6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随堂训练(含2013年高考真题,含解析)人民版
考纲考点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2013·山东基本能力)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后,西装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因此,A、B、C三项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2012·浙江文综)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同时考查学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的能力。从题干广告中列举的外国杂货可以看出国人崇尚西洋事物,这反映出当时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故C项正确。出现售卖外国货物的广告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1873年中国才开始独立办报,故B项错误。广告中的货物仅体现出“食”和“用”的变化,未体现出“衣”“住”“行”的变化,故D项表述不准确。
答案:C
3.(2012·江苏单科)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和礼仪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准确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提炼历史场景的本质内涵。材料表明,在南京临时政府明确颁布废除旧的礼仪制度的法令之后,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们沿用旧的称呼对待裁判官,体现出被告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当时审判制度是否变化,也不能说明裁判官是否有意玷污平等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显示出南京临时政府的共和政体,但不能据此判定被告是否了解民国政体之变,B项错误。
答案:D
4.(2011·广东文综)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作者在民国二年仍然沿用清朝宣统的年号,认为辛亥革命造成了中国外患渐重,但也客观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已经发生变化,因此,A项正确,B、C两项错误。作者对辛亥革命的反对,说明D项错误。
答案:A
考纲考点二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13·天津文综)据《中国报学史》统计,武昌起义胜利后半年内,全国报纸由100多家迅速发展到500多家,总销量达到4 200万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
B.《临时约法》规定有言论、出版等自由
C.大力提倡白话文使阅读报纸的人数激增
D.人们普遍赞成民主共和,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政府很快土崩瓦解。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2月,清帝退位。此时社会发生剧变,受此影响,人们更加关心时事。材料中报纸的创办数量增加、销量增长正是人们关心社会变革,希望了解世界变化导致的,故选A项。B项属于报纸迅速发展的可能条件,不是必然原因,可排除;C项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可排除;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6.(2013·江苏单科)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 )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竹枝词前两句认为报纸能够开通民智,功劳很大,说明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A项夸大了报纸的宣传作用。竹枝词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爆破地震作用下桩_土_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_高文乐(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2--04).pdf
- (中学教材全解)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检测题 新人教版.doc
- 爆破震动衰减公式在三峡地下厂房开挖中的应用.pdf
- 【创新设计】(江西版)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doc
- 爪型行列式.doc
- 【金版新学案】2015高中历史总复习 专项提分宝典 第三讲 史观理论应用 人民版.doc
- 【课堂新坐标】(新课标)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知识梳理+基础验收+明确考向)第四节 醛羧酸和酯新人教版选修5.doc
- 爬树蕨属2种植物配子体发育及其系统学意义_王任翔.pdf
- 爱不饰手饰品店.docx
-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5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与汉代儒学讲义.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