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向審美经验的过渡.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美向審美经验的过渡

由美向审美经验的过渡 朱光潜,在他的美学代表作《文艺心理学》中,开宗明义地说:“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问题还在其次。” 尽管朱光潜这里所说的“近代美学”主要指19世纪盛行的心理学美学,“审美经验”这个概念也是直到19世纪才开始出现的,但美学的主流由美的研究向审美经验的研究的转向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 18世纪美学家对传统美的理论的批判 1、经验上的批判 2、现象学上的批判 3、逻辑上的批判 经验上的批判 博克(Burke)明确反对美在“比例(proportion)”:“将我们的目光转向植物,我们会在那里发现没有比花更美的东西;但是花差不多具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具有各种各样的配置。……那里的许多鸟儿都极大地不同于这些[比例]标准的任何一种,不同于任何其他的你可以用另外的比例确定的东西,它们还常常刚好相互对立!但许多这种鸟儿都非常美丽。” 克姆斯(Kames)明确反对美在“多样统一(uniformity in variety)”:“虽然[这个]定义可能适用于这样或那样的类型,但远非就是有关一般意义上的美:多样性与道德行为的美完全无关,与数学定理也完全无关……丑的对象中的多样[统一],也不提供任何愉快。……将美定义为源自以一种多样统一的适当比例混合起来的美的对象,是完全错误的以至于不能流行于世。” 唐纳德森(J. Danaldson)明确反对美在“效用(utility)”或“适当(fitness)”:“一只癞蛤蟆就像一只雉鸠一样符合其本性的目的;我们可以评论人工装饰物,它们通常很少或没有效用。” 现象学上的批判 夏夫兹柏里(Shaftesbury)和爱迪生(Addison)等人在18世纪初期就强调“审美态度(aesthetic attitude)”在审美经验中的重要性。这种审美态度常常被构想为不受个人利益驱动的、对对象的直接反应。由于发现了审美态度的重要作用,18世纪的美学家们可以很容易从现象学上来反驳从前各种美的理论:从前曾经以为可以使事物变成美的事物的各种性质,诸如比例、和谐、多样统一、效用等等,现在统统失效了,因为对这些性质的感知往往与那种无利害的、直接的审美态度相矛盾。 逻辑上的批判 斯丢沃德(Steward)在解释美这个词的多种词义时,采取了一种十分类似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的策略。假定有对象A,B,C,D,E,A可能具有一种与B相似的性质,B可以具有一种于C相似的性质,C可能具有一种与D相似的性质,D可能具有一种与E相似的性质,“但同时不能发现任何性质共同属于这个系列中的任何三个对象”。在斯丢沃德看来,美就是这样一种概念,它适用的范围是如此之广,以至于被称之为“美的”的事物中没有任何共同的性质,由此,发现一种适合于所有美的事物的美的定义就是在逻辑上不可能的。 18世纪美学的基本倾向 对于美丑的判断,取决于主体的感觉(sense),趣味(taste),一句话取决于审美经验(aesthetic experience) 康德的结论: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的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美的。 关于审美经验的几种流行观点 1、审美经验是一种纯粹的愉快(无功利、无概念、无目的,不同于源自感官刺激和道德满足的快感) 2、审美经验是一种完善的感性认识或自由的想像(界于感性与知性之间) 3、审美经验是一种生命体验(所谓生命美学、体验美学),甚至是一种类似于宗教经验的高峰体验(即所谓的审美超越) 对审美经验的两种矛盾的看法 分离式的(detached)经验和介入式的(engaged)经验 外在者(outsider)的经验和内在者(insider)的经验 分享者(participant)的经验和旁观者(contemplator)的经验 河水的表面终于变成了一本奇妙的书——对那些没有受过这条河的养育的乘客来说,这本书的语言是死的;但是对我来说,它不言而喻,毫无保留,好像有声音的言说一样,向我倾诉着它最珍爱的秘密……真的,对那些不能阅读这本书的乘客来说,除了看到由阳光和云影绘成的优美图画之外,他们什么也看不到;然而,对受过训练的眼睛来说,这些根本不是图画,而是最严峻的、生死攸关的阅读内容。 现在,我掌握了河水的语言……得到了对它有用的掌握。但我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我失去了那些在我有生之年再也不能恢复的东西。所有的雅致、优美和诗情画意都从这条宏伟壮丽的河流中消失了!我至今在脑海中仍然保存着一幅令人惊奇的日落景象,那是我对汽船尚感新鲜时亲眼见到的。宽阔的江面变得血红;在中等距离的地方,红的色调亮闪闪的变成了金色,一段原木孤零零地漂浮过来,黑黑的惹人注目;一条长长的斜影在水面上闪烁;另一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