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化检验学教案20120227.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物性食品化检验学教案20120227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 基础兽医教研室 主讲人:蔡锦顺 第一章 绪论 一、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的研究对象 监测和检验动物性食品中与营养及卫生指标有关的化学物质,具体指出这些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说明是否合乎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是否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从而决定其有无实用价值和应用价值的科学。 二、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的任务和内容 1、进行质量监督,使其符合营养指标,保证食品的质量; 2、进行卫生监督,使其符合卫生指标,保证食品卫生与食用安全; 3、对有害物质的分析、添加剂的分析、营养素变化的分析和感官测定。 三、学习“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 的意义 1、肉类食品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食物之一; 2、通过食品检测,可以掌握食品中营养素的质和量,指导合理营养,防止营养缺乏病; 3、分析有害物质,可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进行控制。 四、理化检验学的分析方法 1、化学分析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等; 2、物理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等。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动物性食品理化检验学概论 第一节 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食品的现象。 一、食品污染的分类 1、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 2、化学性污染:农药、重金属、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等; 3、放射性污染:碘(131)、钴(60)、铯(137)等。 二、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来源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食物链的生物浓缩;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食物”关系为联系形成的生物链结构称食物链。 3、加工过程中食品的污染。 第二节 动物性食品的化学成分 一、动物性食品的营养成分 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1、营养素的损失 屠宰后组织和细胞被酶分解、微生物繁殖、加工方法不当等。 2、营养素的强化 食品中添加天然、人工合成或其他物质中提取浓缩的营养物质,达到补充、恢复、改善和提高食品营养构成。 二、动物性食品中的有害成分 1、食品中有害成分的分类 生物性有害成分、物理性有害成分、化学性污染物质。 化学性有害物质:重金属、农药、食品添加剂等。 2、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来源 ①动物生长过程中对有害物质的浓缩 ②加工过程中(添加剂、含毒动物器官) 三、食品中有害化学成分检验的基本要求 1、首先进行感官检查; 2、明确检验重点和检验目的; 3、有足够量的样品数量; 4、尽量缩短分析时间。 第三节 食品的感官检查 一、感官检查的意义 二、感官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1、视觉检查:包装、外观、颜色、异物、透光检查等; 2、嗅觉检查:由远而近,由少增多; 3、味觉检查:取少量放入口中缓慢咀嚼并记录; 4、触觉检查:轻重、软硬、弹性、粘稠、滑腻等; 5、听觉检查:适用于罐头食品的听检和敲检。 第四节 动物性食品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一、采样 采样:从产品中抽取少量的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一过程叫采样。 1、采样的原则 ①建立正确的总体和样品的概念; ②要有明确具体的检验目的; ③样品对总体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④正确地设立和采集对照样品。 2、采样的方法 样品分: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检样:由整批食品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 原始样品:把许多样品综合在一起的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供检验者用的样品。 随机采样:即用一种能使总体的每一部分有同等机会出现在样品中的方法,从大批食品中抽出若干部分。 代表性采样:即使用系统抽样法采样,以使所取的每一部分代表食品的相应部分。 二、样品的保存 1、样品保存的意义 2、样品保存的原则 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和固定待测成分。 3、样品保存的方法 ①装入密闭容器中;②用氮气等惰性气体置换出容器内的空气;③低温保存。 第五节 样品的制备与分析前的预处理 一、样品的制备 制备的目的:保证样品十分均匀,分析时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 制备方法: 1、粉碎 2、预干燥 3、研磨、绞碎 4、脱脂操作 5、液体样品的处理 二、样品分析前的预处理 1、有机质的分解 ①湿法消化:强酸氧化 ②干法灰化:置于坩埚中,高温灼烧。 2、有机质破坏后的分离与富集 ①溶剂萃取法:双硫腙、贝塔-二酮 ②离子交换:亚氨二乙酸盐螯合树脂 ③沉淀和蒸馏:将铅、汞、铜等沉淀成硫化物 ④生成氢化物:使砷、锡、铅等形成氢化物 3、微量有机成分分析前的前处理 目的: ◎与主要成份蛋白质、脂肪等分离、浓缩; ◎分子量小、含量少的有机化合物的相互分离和浓缩。 方法: ①溶剂提取法 ②水蒸气蒸馏法 ③磺化法和皂化法 ④盐析法 ⑤色谱分离法 第二章 动物性食品的 营养成分 第一节 食品中的水分 一、水分测定的意

文档评论(0)

14441686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