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 外科主治医师: 江昌显 科研背景 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急,死亡率、致残率高,总死亡率为 53 .8%,重残者占存活者 40 %以上,传统的内科治疗近年来无明显进展,其死亡率为 62 %~92 % 科研背景 外科开颅手术治疗时间较长,多需全麻,清除血肿过程中又增加了脑的损伤,对病人全身及颅腔内环境的稳定有较大地破坏,严重影响愈后。有人报告 8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治疗死亡率 65% 我院自2004年6月-2005年6月对20例实施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抽吸术的病人予以总结 CT精确定位,微创硬通道快速直达血肿腔中心,对周围脑组织创伤小,疗效确切。 液化冲洗液置换血肿腔内 液态积血和半凝态血肿; 正压碎冲液化; 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 关键词:颅内血肿 碎冲液化 生化酶血肿液化 微创 硬通道 临床资料 本组共选择病例20例。 其中男11例,女9例; 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15岁,平均年龄61.7岁 临床资料 住院时间最长28天,最短3天,平均9.5天; 急性硬膜外血肿4例,脑内血肿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高血压脑出血6例。 临床资料 Glasgow-Coma Scale评分法:3-8分8例,9-12分例,13-15分1例; 血肿破入脑室4例,大小便失禁8例,瞳孔散大2例。 临床资料 CT诊断 出血量最大约180 ml,最少30ml,平均出血量约57.5ml 手术时机 我们在临床实施中,一经完善术前检查,立即手术 临床资料 穿刺点定位 在出血量最多和接近颅骨最近距离的CT层面,测出血肿中心距头颅额、颞侧体表的垂直距离作标记 临床资料 通过基线(OM或EM线),利用特制的筛状直角定位标尺确定穿刺点部位,避开大的血管、静脉窦以及重要功能区等重要解剖部位。 标记出头皮钻颅点,龙胆紫标记,碘酒固定。 a b c d e 手术方法 选用合适长度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用特制限位器固定于穿刺针针体,使针尖保留的距离为该处颅骨内板至头皮的厚度。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局麻后,用手电钻顺时针方向转动直接穿透颅骨层; 退去限位器,拔去钻芯,换成塑料针芯,缓慢将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央; 拔去塑料针芯,密封穿刺针顶口,侧口接引流管,用注射器震荡抽吸 手术方法 液态部分抽出后,从穿刺针顶口置入连接塑料管和注射器的针型粉碎器,每次用适当力量将3ml液化冲洗液推入血肿腔,利用射流作用击碎胶冻状血凝块,血肿液自侧管引流出颅外 。 拔管时机 病情逐渐平稳,意识状态明显改善,无新鲜液体引出; CT检查脑膨隆良好,血肿消失; 穿刺针松动,有损伤脑组织可能; 引流口不封闭,容易导致逆行感染,致脑炎、脑室炎及脑膜炎可能。 穿刺针留置已达10天以上者。 疗效标准 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 I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 II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 III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 IV级:卧床,但保持意识; V级:植物生存状态 临床资料 治疗结果 : I 级 :10例,占手术人数的50%; II 级 :7例,占手术人数的35%; III级 :2例,占手术人数的10%; IV级:1例,占手术人数的5%; V级:0。 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使用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外径仅3mm,损伤小,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只受到一次穿刺的损伤 针形血肿粉碎器末端有一组微孔,可在血肿范围内各部位连续地、全方位地进行冲洗、破碎,使粘稠的血肿不断被稀释、搅碎后从侧孔排出 结论 生物酶血肿液化剂主要成分为尿激酶、地塞米松,该成分能使坚密凝血块在数小时内溶解液化,以利于颅内血肿的引流和清除,减轻了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毒性作用,术后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提高。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