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案例观摩与学习.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音樂案例观摩与学习

初中音乐案例观摩与学习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巩固演唱和赏析音乐作品时的实用技能以及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大洋洲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价值观的认识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本课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强调要重视音乐实践和了解多元文化,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在歌曲聆听赏析与学唱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比重,积极引导学生在聆听分析与学唱中走近大洋洲音乐,并建立对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认识。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音乐 第 17 册》第六单元“大洋洲采风”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首音乐作品《哈埃拉》《牙买加伦巴》《赶羊者的梦》《剪羊毛》。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涉及的教学内容是作品《哈埃拉》《赶羊者的梦》。在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的第 13 册至 16 册中先后介绍了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音乐作品,本单元教学内容是继前四册教材关于各大洲音乐采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中师生将一起前往大洋洲感受那里的音乐文化。 1.毛利歌曲《哈唉拉》 新西兰自 10 世纪起,居住着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毛利人,他们的音乐主要分为三大类——即:具有地方特征的歌曲;送别歌;战争题材歌曲。《哈埃拉》是一首每当亲人、朋友出海作业前礼仪中最常用的送别歌。作品为 3/4 拍,宽舒型节奏,级进为主的偶有下行四度跳进的旋律,抒情风格、情绪忧伤,表达朋友、亲人间深深的祝福和不舍。 2.澳大利亚民歌《赶羊者的梦》 这是一首诙谐、幽默、欢快的经典澳大利亚民歌。歌曲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夜晚还在赶羊,表现了他内心的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有一些风趣、有一些无奈,还有一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4 拍、密集型节奏、连续的附点,使音乐具有极强的律动感,上行四度跳进较多的旋律,情绪欢快、风格诙谐幽默,表达出赶羊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他所作的这个大美梦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导入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导入环节中,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的展示;教师以各种图片展示的方式概述大洋洲。采用自学辅导法,通过指导学生自学获得知识,着眼于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此外,教师采用讲授法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同时也渗透陶冶法,结合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和教师语言中生动的语气,使学生沉醉于教师给予本课的预设情境之中,让产生想去了解、想去学习大洋洲音乐的愿望。 2.新授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新授环节主要围绕着《哈埃拉》《赶羊者的梦》两首作品的听赏、分析、体验学唱、对比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在聆听作品后采用谈话法从音乐要素的各个方面生成对作品的认识与分析,通过演示法与练习法生动而有效地进行歌曲体验与学唱的教学。 3.拓展环节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拓展环节运用实验法,从音乐素材的角度以模仿《哈埃拉》宽疏型节奏长线条乐句和《赶羊者的梦》音乐素材与句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两条线索设计了两道拓展音乐创作实践练习题。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创作并有可能获得教师板书展示、全班视唱伴以即兴配弹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巩固学生在对音乐素材的观察和对作品的分析方面已习得的能力。 4.小结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手段 小结采用教师配乐结语的方式。在本课即将结束之时,采用发现法促成认识与情感上的升华。教师倾情的结语,给学生留下了课后思考与回味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己阅读、聆听、思考、讨论等途径,进一步关注和学习大洋洲音乐文化的兴趣。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 PowerPoint 演示文稿、音响资料、视频资料、电钢琴、黑板、拓展练习题。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本课授课时间是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此前学生已经接受了将近两年半的初中唱歌课教学。 本课所要完成的听赏分析、学唱、创作等教学内容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问题: 1.《哈埃拉》宽疏型节奏下长音的气息保持和控制。 2.《赶羊者的梦中》连续的附点节奏对歌唱时音准、气息和歌词咬字的影响。 3.面对一首音乐作品,学生往往不知从那些方面去欣赏,用什么方法去欣赏。 4.“高不可攀”是学生内心以往对音乐创作的认识,他们害怕涉及音乐创作等一些音乐学习中具有难度的内容,创作不出来的挫败感总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解决以上三个主要问题的对策是 : 1.突出学生对歌曲中乐句的认识,强调歌曲中真挚的离别时恋恋不舍的感情,以情托声,在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同时将乐句和长音表达清楚。 2.对于密集型节奏下连续的附点音型,教师采用“示范法”“练习法”外,注重用手势提醒学生注意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控制自己的气息、音高,强调 4/4 拍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