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历史高考复习专题三课时2汇编
课时2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思想和科技文化
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
1.农业
高转筒车
曲辕犁
(2)生产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耕耙耱技术,推动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3)土地制度:魏晋南北朝和唐朝前期实行 ,实质是封建土地国有制。
均田制
2.手工业
3.商业
灌钢法
南青北白
唐三彩
俞大娘航船
柜坊
草市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
(2)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形成“ ”局面。
2.科技
(1)造纸术:公元8世纪, 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传往欧洲。
(3)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药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编写《千金方》。
三教合一
阿拉伯人
3.文化
(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①李白(盛唐):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 ”,是屈原之后中国最杰出的 诗人。
②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 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人道主义色彩。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
诗仙
凝重与沉郁
浪漫主义
颜真卿
顾恺之
主题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读史料]
史料一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
导读 史料信息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中原地区战乱较多,农耕经济发展缓慢;孝文帝改革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商业经济繁荣。
史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导读 史料反映了唐朝商业交易的特点:地区广阔、商路畅通、商旅安全、次数频繁、数量较大。
史料三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唐代市坊分开,商业经营上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依然采取“抑商”政策。
史料四 一个大都市的形成,总有其特定的原因。在李唐统治的三百年中,扬州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区域……处于江淮之间的重要地理位置,周围资源丰盛,物产富饶,经济基础雄厚……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江淮的糟米、盐铁和各种货物,都要由扬州转运至各地。
——王鸿《扬州散记》
导读 史料主要说明唐代扬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安定、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交通便利。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一、二、三,归纳魏晋至唐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1)魏晋时期,商业发展一度中断;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商业恢复和发展。(2)隋唐时期,商业繁荣,但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坊市分离;城市发展具有多元化。
2.据史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唐代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达;具有开放性、包容性;道路畅通。
[史论总结]
先秦至唐城市发展的特征
(1)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2)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3)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主题二 魏晋至隋唐时期儒、佛、道教的冲突与交融
[解读史料]
史料一 (《抱朴子》)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
导读 史料信息说明魏晋时期出现了儒、道合流的趋势。
史料二 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茅山志》卷8
导读 史料表明道教思想家陶弘景对三教基本上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也反映了儒、道合流加快的趋势。
史料三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导读 史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原有的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运用史料]
1.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韩愈对佛教传播的心态如何?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1)态度:对佛教流行的现象深感忧虑,极力提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异端邪说的流传。
(2)实质:说明当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届高二高考地理复习大洋洲汇编.ppt
- 2017届高考数学大一轮总复习第八章平面解析几何8.8.2最值、范围、证明问题课件文汇编.ppt
- 2017届高考区域地理复习东南亚汇编.ppt
- 2017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学通语法第九讲形容词和副词课件汇编.ppt
- 2017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相互作用第1讲重力弹力摩擦力汇编.ppt
- 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考前冲刺方略第1篇图示图解类课件汇编.ppt
- 2017届高考英语语法复习专题03代词(知识精讲)牛津译林版汇编.doc
-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专练:第4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2单元第1节分析散文结构思路汇编.doc
- 2017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学通语法课件:第11讲+非谓语动词(新人教版)汇编.ppt
- 2017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学通语法课件:第9讲+形容词和副词(新人教版)汇编.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