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汇编v12-灾害信息工程系-防灾科技学院
网络工程专业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汇编
防灾科技学院
二〇一一年月
前 言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高校教学活动的最根本文件。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促进专业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本专业的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新的2010级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本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修定了教学大纲,并汇编成册。
本次修订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1.教学大纲的修定要符合2010版教学计划所体现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2.教学大纲的修定要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与改革。从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的角度,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各教学环节安排;注重相关课程的衔接和配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遗漏。
3.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的原则,突出学院特色,合理分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重。
本次专业汇编主要针对专业理论课程。理论课程主要由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及专业任选课组成,其中,学科(专业)基础课包括14门课程,数学类基础课程4门,理化类基础课程2门,计算机类基础课程7门,电子类基础课程1门;专业必修课中共设4门课程;专业限选课共设置7门课程;专业任选课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训练,共设置8门课程。
本次教学大纲的修定工作,在学院和灾害信息工程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室各位教师和灾害信息工程系其他专业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次大纲的修定任务。
编者:网络工程教研室
时间:2011年9月
网络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编审委员会
主 任:丰继林
副主任:高方平
成 员:刘庆杰、王小英、孙晓玲、潘志安、张震
编写组:杨秋格、张震、白灵、张艳霞、杨颖、袁静、邢丽莉、张兵、陈丹琪、黄猛、庞国莉、刘庆杰、孙旭光、李鑫、陈福明、王茂发、郭娜、李忠、王小英、高方平
目 录
学科基础课
《高等数学(理工类上)》课程 6
《高等数学(理工类下)》课程 15
《大学物理》课程 24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45
《线性代数》课程 6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 66
《数字逻辑》课程 74
专业基础课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81
《数据库原理》课程 95
《数据结构》课程 108
《操作系统》课程 12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 133
《计算机网络》课程 143
《网络工程专业导论》课程 156
专业必修课
《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 164
《Linux系统与网络管理》 182
《网络工程》课程 189
《网络与信息安全》课程 201
专业限选课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验》课程 220
《网络故障检测与排除》 225
《网络系统集成》课程 231
《Web应用技术》课程 244
《Java程序设计》课程 254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 270
《局域网安全》课程 289
专业任选课
《网络新技术介绍》课程 298
《DSP技术及应用》课程 305
《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 311
《智能监控》课程 319
《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 328
《知识产权与信息法》课程 334
《WAP技术》课程 339
《PHP网站开发》课程 349
《高等数学(理工类上)》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008226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理工类上)/Higher Mathematics(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1)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
适用专业:理工类相关本科专业
开课部门:基础课教学部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理工类上)》在大学本科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在以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的前提下,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既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通用性,同时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性
《高等数学(理工类上)》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本科院校工科各相关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基础理论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空间想象、概括问题和自学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初等数学,它与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工学、理学及经济类各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手段,为学生学习相关后继专业课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