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历史(民版,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二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步步高届高考历史(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二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doc
-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步步高届高考历史(民版,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二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步步高届高考历史(民版,福建专用)一轮复习配套文档:专题十二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专题概览
春秋、战国 汉代 宋、明 明末清初内容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主旨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兼容并蓄,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孔子
2.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并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
4.道家、法家、墨家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内容 影响 老庄之学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 韩非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传 [思维导图]
1.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
2.百家各派的社会地位
史料一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
解读 史料反映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该史料还体现出“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礼”以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史料二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韩非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解读 史料表明,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物;韩非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史论1 百家争鸣的社会条件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受到诸侯们重用。
(4)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史论2 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相互关系
(1)孔子的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是其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
(3)他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是仁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现。
(4)他主张“克己复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保证“仁”。
(5)主张“中庸”,通过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保持“仁”的常态化。
史论3 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表现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中珍贵的历史遗产。春秋战国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争权夺位和争财夺地此起彼伏。在争斗中,民众的向背往往起决定性作用。
(1)孔子的民本思想: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3)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史论4 诸子百家思想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庄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1. (2012·海南高考)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桃林初中第三节生物化的历桃林初中第三节生物化的历程.doc
- 框架结构办公楼施工量控制施框架结构办公楼施工量控制措施.doc
- 桌面运维专业试题(择+判共184题)桌面运维专业试题(择+判断共184题).doc
- 桃林中学中小学图书常规管规范讲座稿桃林中学中小学图书常规管理规范讲座稿.doc
- 桑拿洗浴场所消防安管理规桑拿洗浴场所消防安管理规范.doc
- 桂电“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试(120分钟)桂电“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试题(120分钟).doc
- 档案室库房环境集中控系统计方案书档案室库房环境集中控系统设计方案书.doc
- 桌面运维专业试题(择+判共200题)桌面运维专业试题(择+判断共200题).doc
- 桥梁常见病害分析及修加固术应用研究桥梁常见病害分析及修加固技术应用研究.doc
- 桥梁计算绘图软件-码软件能概述桥梁计算绘图软件-码软件功能概述.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