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诵读国学经传典承中华美德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美德”教育活动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活动目的
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三、内容安排
1.诵读内容安排:
①低年级侧重《三字经》、《弟子规》等。
②中年级侧重《三字经》、《唐诗宋词》等。
③高年级侧重《三字以》、《弟子规》、《唐诗宋词》等。
2.书法内容安排:
①三年级开始普及,以楷书为主。
②四、五年级提高,仍以楷书为主,传授隶书。
③六年级培优,可传授隶书、篆书。
3.礼仪教育内容安排:
①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
③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四、诵读时间安排
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形成天天诵读习惯。具体时间安排:每天下午4:40—5:00安排20分钟诵读。
五、诵读方法
根据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
1、老师领读; 2、学生代表领读;
3、跟磁带读; 4、跟VCD读;
5、齐读; 6、分小组读;
7、全班集体读; 8、听读;
9、自由诵读: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 10、默读等。
六、组织形式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
2、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3、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要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七、记录与资料整理
1、每天由专门的教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
2、每周每个班要小结一次诵读情况;
3、每月学校要分析和小结一次诵读情况;
4、学期末各班写出分析总结报告。
八、校园环境的营造
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
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
3、课间播放一些国乐名曲;
九、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1、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表演赛;
2、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书法、绘画、民族工艺小制作、“我与经典”作文和文艺节目等竞赛
固关镇民族小学
2012年9月8日
三 字 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