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类标准(第三点).ppt
山坡地超限利用相關處理與法規論述;;前言;山坡地範圍;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查定工作;坡度級別;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之分類分級查定基準規定;土地可利用限度類別;土地可利用限度類別;超限利用;超限利用之定義;超限利用之相關罰則;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三十五條);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二條);超限利用之相關罰則;水土保持法(第三十三條);水土保持法(第八條) ;水土保持法(第十二條) ;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條);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三條);超限利用相關法令問題;真正的溯及既往;超限利用相關法令問題;非都市土地原查定屬宜林地或加強保育地,後依都市計畫法劃定為農業區、保護區及住宅區,涉及「超限利用」之疑義;超限利用相關法令問題;超限利用相關法令問題;超限利用相關法令問題;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第六條) ;山坡地國有承租土地超限利用違規查處疑義
不同機關除因組織法規或行政法規間發生管轄權競合情形,而應依行政程序法第13條、第14 條處理外,自應依個別法規之規範處理相關事務,惟水土保持法第22 條既已明定「山坡地超限利用者,由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通知水土保持義務人限期改正」,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於處理超限利用相關事宜時,自應依本條規定辦理,至於限期改正之期限,得否參考國有財產局租約所載造林期限,係屬直轄市或縣 (市) 主管機關行政裁量權範疇,惟應注意該期限之合理性,以達同法第1 條之立法目的。;水土保持法(第一條) ;限制開發土地補償
原住民族委員會對此提出:
請依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 條第2 項及第23 條之規定,因水土保持法公布後,原住民必須改變原來之資源利用方式,因此應該依水土保持法第31 條第1 款之規定,酌予補助或救濟。
本會於99 年2 月2 日召開會議討論,結論為「原住民保留地之山坡地超限利用,尚無水土保持法第31 條第1 款之適用。」
;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造林樹種之認定
果樹、竹類等是否可認定為造林樹種?
由於種植果樹時,仍有除草、矮化、噴灑農藥及施肥等農業經營行為,就法規面仍屬超限利用行為,因此目前造林樹種係依據本會林務局訂定之「國有林事業區租地造林樹種」認定。
另有關林果共存的間植方式,由於超限利用土地之處理,應該造林或維持自然林木,不宜有任何農耕行為,因此自然仍屬超限利用土地。;輔導措施
限期改正之期限應如何與綠色造林計畫銜接?
水土保持法第22 條規定,山坡地超限利用,由縣(市)政府會同有關機關通知限期改正,屆期不改正則依同法第33 條處罰,限期改正應擇定合理期限,通知水土保持義務人限期排除超限利用作物及依法造林,其中依法造林部分,得鼓勵水土保持義務人參加綠色造林計畫領取獎勵金。;超限利用之解除要件
山坡地超限利用如已「恢復自然植生」,亦即地上作物已無實際經營或使用行為
土地之查定成果已更正為宜農牧地
土地可供非農業使用
已完成造林
以上均可解除超限利用之列管。(依水土保持法第4 條及同法施行細則第26 條規定,則可認定非屬超限利用);水土保持法(第四條);討論與分析;無法遏止超限利用問題因素:
農民申請造林意願不高:造林收入及補助金不高
;無法遏止超限利用問題因素:
民眾主觀認為果樹應屬造林行為:
一般果樹是喬木,且其經營行為對土地之擾動,不像種植蔬菜那麼頻繁,民眾主觀認為果樹應屬造林行為,但就法規面,種植果樹仍屬超限利用行為,超限利用土地已存在之長期違規作物果樹如須砍除,裸露的土地更容易造成沖蝕,且由於近年來農業不景氣,民眾收入不多,更不可能花一筆錢去砍除果樹。
;無法遏止超限利用問題因素:
國、公有土地竊占情形嚴重,行為人非土地所有人:
造成監察院及法院對處罰對象的見解不同
;無法遏止超限利用問題因素:
山坡地非農業違規之行為人大多為財團:
超限利用處罰對象大多為弱勢的農民、原住民,要求農民、原住民不再從事農耕行為,嚴重影響生計,因此紛紛尋求民意代表協商,使得公務人員成為人民公敵。
;無法遏止超限利用問題因素:
民眾對於地籍資料不清楚:
山坡地非農業開發行為,因挖土機大挖大開容易引人注目,民眾會主動檢舉,但超限利用屬一般農業經營使用行為,不僅民眾不清楚該筆土地是否屬宜林地或加強保育地,連土地管理機關也不清楚。
導致訂定宜林地農耕之租約、處理超限利用問題之困難度。
;結論與建議;根據問題提出之解決方法:
研修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度分類標準:
避免山坡地土地過度分割與開發,破壞整體保育工作
採用以下兩種措施:
修改山坡地土地可利用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