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垃圾堆里的“创业梦”.doc
垃圾堆里的“创业梦”
环保小团队正在整理堆积如山的塑料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如果没有踏上一条创办社会企业之路,90后黄骏杰现在也许在某家软件公司,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9月中下旬的深圳,秋意渐浓,他和市场总监侯政力只能以冷水冲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旁边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是两名年轻人近半年来的栖居之所。
选择回收塑料瓶这样一个“捡破烂”的行当,亲友们觉得“不靠谱”,黄骏杰却坚信,垃圾堆里乾坤大。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从深职院回收了浩浩荡荡的10万个废弃瓶子。
从小小的塑料瓶入手,去培养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这是小团队的美好愿景。可是,资金困难、运作模式不清晰、与回收公司雷同,这支创业团队的前行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
试水:以小礼品换塑料瓶
“我们是来自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环保创业团队。”黄骏杰习惯这样介绍自己的团队。今年7月10日,生源启动环保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生源启动”)获得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注册资本3万元,实收资本0元,这是深圳市鼓励应届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黄骏杰相当于免费注册了一个公司,3万元可于两年后开始偿还。
黄骏杰是“深二代”,父母来自潮州,在深圳经营一间茶叶铺,他原本住在家里,衣食无忧。“也许是潮汕人血液里流淌着做生意的基因,所以,我才会去开辟一个与自己专业完全不搭的事业。”黄骏杰说。
从去年9月开始至今,黄骏杰的团队回收了10万个塑料瓶,收集对象是深职院的师生,分布在东、西、北、旺棠四个校区。选择回收塑料瓶这样一个“不靠谱”的创业之路,黄骏杰一直在努力去证明,这与传统“收破烂”是不一样的。
大二学生曾强的室友们预约过生源启动的上门回收服务,并用30个塑料瓶,换回一卷厕纸。大三的小夏办了积分卡,成为生源启动的忠实粉丝。“有十几个瓶子就通知他们来回收一次,记到卡里,攒够50个再换礼品。”
到现在,有着两万多学生的深职院,过半师生记住了这个名字有点小拗口的环保小团队。
“要与大家一起再生能源”,抱着这一理念,黄骏杰早在大三时就联合媒体学院4名同学组建团队,希望通过收塑料瓶的方式,让同学们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他们采取“上门回收塑料瓶,定量塑料瓶换实用物品”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回收只是其中的第一步,我们希望把这些塑料瓶加工成环保产品,开设环保产品专卖店。”黄骏杰说,他的创业梦缘于2010年的一场环保创业讲座。当时“绿色珠江”的发起人王华礼给来自深大、深职院等高校的学生代表讲课。会后,一名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挤到台前,问了王华礼N个问题。这位男生,就是黄骏杰。一年后,当黄骏杰告诉王华礼,自己打算做垃圾回收时,王华礼建议先选择一种垃圾,比如塑料瓶。
去年,黄骏杰的团队针对深职院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将塑料瓶随手丢掉,仅有14%的学生选择交给学校的回收部门,另有3%的学生选择卖给废品收购站。基于此,黄骏杰决定在校园塑料瓶回收上插一脚,“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比较好,如果能让大家养成回收塑料瓶的习惯,那我们的付出就值得了。”
瓶颈:资金困局
头一年的10万个塑料瓶,让小团队获得了很大满足感。然而,翻开公司的账目,市场总监侯政力发现,一年下来,不仅没有盈余,前期投入的近4万元也全部打了水漂。资金困难、运作模式不清晰、与回收公司雷同,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三座大山。
“资金支出当中,租用仓库占据了最大块头;其次是购买礼品、雇用兼职。”没有经验,一开始学生们租用的是一楼的仓库,租金高达1000元/月。后来,他们寻找到地理位置较差的仓库,租金只需要600元/月。每两周可回收7000个塑料瓶,然后花200元租用大卡车把塑料瓶拉到回收站,换回来的钱,抵扣完当月的租金,基本上所剩无几。此外,黄骏杰坚持礼品积分制,每个礼物成本2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今年大三的刘冬雪是团队的主创之一,一年来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5人的创业团队,有两个选择了退出。今年6月份毕业的黄骏杰和侯政力不能再住学校宿舍,两人合租在月租金500元的城中村里,黄骏杰的生活费需要家长提供,侯政力选择周末兼职赚点生活费。不久前,来自福建的蔡汝维加入团队,未来3个人要一起挤在出租屋里。
黄骏杰不愿放弃。最初他想利用回收的塑料瓶加工成T恤、环保袋等产品,但工艺很复杂,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大企业能做。他的下一步计划是,向江苏一家环保企业购买布料,通过设计加工,改造成T恤等产品,再以会员积分的方式卖出。
“我们团队已经没有钱了。”新学期开始,他们想出一个新的营销策略,向500人每人借10元,用筹集到的5000元来支撑新学期的塑料瓶回收。
“我们打算在今年10月1日至明年2月1日,用4个月时间,让深职院7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