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滋溪:从小八路到大画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孙滋溪:从小八路到大画家.doc

孙滋溪:从小八路到大画家   在孙滋溪的作品中,没有出现过敌人,没有出现过战争的怖骇,有的只是人性的温暖。   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曾经?永远――孙滋溪艺术展”于2016年4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启幕。展览是“2016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也是“中国美术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作品系列展”的首展,展览后,主办方还举行了“孙滋溪艺术研讨会”。可以说无论是中国美术馆还是美院、美协,对于这次展览都极为重视。   说起孙滋溪,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油画家中的一员,可是大部分普通民众对于“孙滋溪”这个名字感觉是陌生的。在他之前的一批画家,如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王式廓等都是家喻户晓的泰斗级人物,和他同一批的詹建俊、闻立鹏、侯一民、靳尚谊等画家的名气也比他要响亮得多。可是当提起孙滋溪的代表画作《小八路》、《当代英雄》、《天安门前》、《母亲》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发出恍然大悟般的长叹。   孙滋溪就是这样一个画家,深居简出、低调朴素,而他的作品影响深刻、广为流传。   《小八路》   《小八路》创作于1976年,并于1983年荣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经《人民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后编入了中小学美术和语文课本,成了几代人的记忆。   全国政协委员、国画家王成喜说:“在这幅作品中,他巧妙地描绘了小八路顽强地担水过门,人小水桶大,被门坎磕住,招致了房东大娘会心的怜爱,这种动人情节的精心描绘,孙滋溪在后来创作的总结中称之为‘形象之核’。由于这类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孙滋溪亲身体验的生活,所以这个‘形象之核’被他运用得十分得体和自如,看不到强致和造作的痕迹。”   1941年的一天,在山东抗日根据地黄县山村的一座古庙里,人们正叽叽喳喳地围着看新来的小学老师教书。这位老师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满脸稚气,头上的灰布军帽,是唯一可以识别他是“公家人”的标志。人们不大相信这位小得和学生分不出高矮来的老师的教学能力,但他们很快发现这位以善画闻名乡里,当过儿童团长的小老师的教书特点,是他在黑板上连说带写带画,画得往往比写得还多。正因为他把形象和概念同时注入到孩子们的心灵里,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这位小老师就是孙滋溪。   孙滋溪1929年3月生于山东龙口一个农民家庭。1927―1929年正赶上山东历史上著名的大饥荒,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等爆发中原大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张学良放弃抵抗,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并于1932年登陆青岛……孙滋溪没有经历过幸福的童年,战火始终在他的家乡燃烧。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年,时年9岁的孙滋溪跟着参加了八路军的哥哥、姐姐一起加入了“抗日民族少年先锋队”,正式踏上革命的道路。他当过儿童团长、游击队小勤务员,他特别喜欢别人叫他“小八路”。   日本投降那年,孙滋溪被选送“抗大”山东一分校,正式参加了八路军,并于第二年入党,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八路”。解放战争期间,他跟随部队曾先后参加过“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两广战役”和“解放海南岛战役”等。   “我从小喜欢画画,小时候常光着屁股,拿着木棍、石子在地上画。6岁时我开始画《小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故事,那会儿画得很稚嫩。”虽然16岁就扛着枪打日本鬼子,干革命,但是孙滋溪心里明白他最趁手的武器还是画笔,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的美术训练,但是从小内心对于绘画质朴的热爱却从未减淡。   1947年,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宣教干事的孙滋溪画了一幅漫画,题目叫《蒋介石的宝座》。画中蒋介石的座椅是用三颗炸弹支撑的,这三颗炸弹上分别写着“军事危机”、“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寓意蒋介石的宝座坐不稳了。作品寄到当时的东北画报社,不久就刊登了,这给了孙滋溪极大的鼓励。   很快他被调到纵队政治宣传队任政治指导员,他再接再厉,又根据战地故事创作了连环画《一个大鸡蛋》,也被刊发在了《东北画报》上。这一时期的创作在孙滋溪看来,是他的起步期。虽然是简单的漫画、连环画,但是一起步就从创作入手,而且题材源于生活,他的美术天赋不得不令人信服。1952年,孙滋溪被调往中南军区“战士读物社”任美术组长,从事编辑工作,此后他陆续发表了一些素描、插画和连环画作品。   石版画《小八路》成稿于1976年,但孙滋溪对它的构思始于60年代初。当时,孙滋溪想画一套表现部队“小鬼”生活的组画。先完成了一幅《同学》后,不料接连的政治运动和十年动乱把孙滋溪的计划冲垮了,70年代中期,从农场下放回来后,他才重新拾起画笔,继续创作。   “在农场下放劳动期间,我看到军民关系不像战争年代那样亲密,很是感慨!更激起了我对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怀念,这是我决定画《小八路》的重要原因。我想通过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