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观测综合实验
(2015版)
大气科学学院教研室编写
2015年1月
实验一 地面气象观测场一、实验目的
掌握气象观测场选择的基本原则和观测场内仪器布置原则
二、观测场对周围环境条件的要求
气象站站址的选择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同时也应考虑服务和生活的方便。?
(1) 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避免局部地形的影响。
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避免建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 观测场四周障碍物的影子应不会投射到日照和辐射观测仪器的受光面上,在日出日落方向障碍物的高度角不超过5°,附近没有反射阳光强的物体。?
(2) 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
(3) 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法规、规定的要求。?
(4) 各级气象部门应注意保护气象站的观测环境。?
(5) 气象站周围观测环境发生变化后要进行详细记录。新建、迁移观测场或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以观测场中心为准测定四周各障碍物的方位角和高度角,绘制地平圈障碍物遮蔽图。?
(6) 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
二、观测场?
(1) 观测场一般为与周围大部分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相同的25米×25米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米(东西向)×20米(南北向),高山站、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需要安装辐射仪器的台站,可将观测场南边缘向南扩展10米。?
(2) 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精确到分)和拔海高度(精确到0.1米),其数据刻在石桩上,埋设在观测场内的适当位置。?
(3) 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所用材料不宜反光太强。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厘米。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
(4)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米宽的小路(不用沥青铺面),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5)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或埋设电缆管,用以铺设仪器设备线缆和电源电缆。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并便于铺设和维护。?
(6) 观测场的防雷必须符合《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QX4-2000)的要求。?
三、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要注意互不影响,便于观测操作。具体要求:?
(1) 高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北边,低的仪器设施安置在南边;?
(2) 各仪器设施东西排列成行,南北布设成列,相互间东西间隔不小于4米,南北间隔不小于3米,仪器距观测场边缘护栏不小于3米;?
(3) 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边,仪器设备紧靠东西向小路南侧安设,观测员应从北面接近观测仪器;?
(4) 辐射观测仪器一般安装在观测场南边,观测仪器感应面不能受任何障碍物影响。因条件 限制不能安装在观测场内时,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日照观测仪器可安装在天空条件符合要求的屋顶平台上,反射辐射和净全辐射观测仪器安装在符合条件的有代表性下垫面的地方。
⑸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可参考图2-1,仪器设备安装和维护、检查按表2-1的要求进行。
⑹北回归线以南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场内设施的布置要考虑太阳位置的变化进行灵活掌握,使观测员的观测活动尽量观测记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四、站址迁移及对比观测要求
(1) 基准站、基本站和辐射站站址的迁移必须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一般站站址的迁移必须报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并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2) 为取得全年完整的观测资料,在旧站址的观测记录应持续到12月31日,新站址的正式观测记录应从1月1日开始。
(3) 为了解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资料序列的非均一性程度,提供正确使用迁站前后观测资料的依据,凡新旧两地水平距离超过2000米、或海拔高度差在100米以上、或地形环境有明显差异者,迁站时须在新旧站址同时进行对比观测。对比观测可在迁站前进行,也可在迁站后进行。
(4) 对比观测项目为气温(包括最高、最低)、湿度、风向、风速、深层地温(无深层地温观测任务的站不需进行)。 对比观测的时间,基准站为1年12个月;其他气象站为1、4、7三个月,也可安排为7、10、1三个月。每天进行对比观测的时次为02、08、14、20时(80cm、160cm、320cm等层的地温仅在14时)四个时次,02时可用自记记录代替。
(5) 对比观测资料应统计整理成月报表,并上报存档。
五、观测记录的注意事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boost深入之使用技巧第四讲试卷.ppt
- boost常用库的使用第三讲试卷.ppt
- ebay销售-初级-高级销售专员培训试卷.ppt
- IT对公业务试卷.ppt
- Book6Unit5Language_Points试卷.ppt
- book6U3单词派生词试卷.ppt
- Book5unit5Firstaidwarmingupandreading试卷.ppt
- BOM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试卷.ppt
- BOMA电子锁安装注意事项试卷.ppt
- BoEing常见问题2试卷.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