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地规则-关税法规重要之一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产地规则-关税法规重要之一环.doc

原產地規則-關稅法規重要之一環 壹、緒論 一、原產地規則之定義與類型 所謂原產地規則,係指一國(或關稅領域)為區分貨品之來源,而用以認定該等貨品國籍(nationality)之依據,包括有關之法律、規章及具有通用效力之行政命令(註一)。原產地規則可概分為二種類型: (一)優惠性原產地規則 用以決定貨物是否符合給予優惠關稅待遇之條件,其目的在於確保該等優惠待遇不致為不適格之對象濫用,而此等優惠待遇一般係透過協議 (contractual)或自主 (autonomous)方式授與,前者包括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協定等,後者則如普遍化優惠關稅制度(GSP)及其他給予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之優惠關稅待遇。 (二)非優惠性原產地規則 適用於無法享受優惠待遇之進口貨物,作為決定進口貨物應適用何種關稅稅率、是否有配額限制、是否屬貿易管制範圍、應否課徵反傾銷稅或平衡稅等之判定標準。 二、訂定原產地規則之目的 如上所述,原產地規則係用以決定進口貨物之原產地(註二),而訂定該等規則之目的,可透過下列不同層面觀察而得: (一)政府層面 決定關稅稅率之適用,以及是否應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 作為執行配額之管理,或作為執行其他貿易管制甚或制裁措施之依據。 作為執行衛生檢疫以及公共安全措施之依據。 據以執行產地標示規定,俾對政府提供產品來源之資訊。 作為參與政府採購方案之資格認定標準。 強化貿易統計之正確性,俾利政府依據雙邊或多邊貿易流量與國際收支資料訂定與評估經貿政策(作為鼓勵或限制性貿易政策之工具)。 使政府了解各種貨品在不同國家之貿易及生產情形,以檢視其投資及廠商輔導及貿易推廣政策(作為投資及產業政策之工具)。 (二)產業層面 可供預測進口貨物應適用何種關稅、配額或優惠待遇,有助於核算交易成本及商業利潤。 可避免在無預警狀態下失去進入特定市場之機會,有助於買賣雙方簽訂長期商業契約及制訂營運計畫。 供廠商作投資、生產、配銷決策之參考,對跨國企業尤為重要。 (三)消費者層面 原產地與商標往往使消費者聯想到產品之品質與價格,因此產地常係消費決策過程中之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產地一經標示,常有助於建立消費者對產品之信心,並減少消費者作成購買決策所需時間,尤其在購買成衣、電子等產品時,有關產地之資訊益形重要(註三)。 三、原產地規則存在之必要性 事實上如果國際貿易純粹係依據最惠國待遇原則進行,原產地規則將無存在必要,因此原產地規則之所以存在,就某一角度而言,實肇因於該等規則可作為一國遂行其限制性優惠措施或歧視性貿易政策之工具。舉例而言,確保稅收為某國之優先政策,則可行手段之一係對所有進口貨物一律課徵關稅,且同一類貨物關稅稅率之高低理當一致,與貨物來源地無涉。則在此前提下,如該國仍訂有原產地規則,對相同之進口貨物依據其不同來源課徵不等之關稅,顯然係將原產地規則視為輔助性政策工具,俾針對特定進口貨物選擇性執行,抑或放棄其既定之優先政策。換言之,如全球市場已達到全面自由貿易之理想境界,原產地規則勢將成為一項貿易障礙;反之,只要國際貿易未能完全自由化,則各國在選擇貿易政策工具時,原產地規則仍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貳、國際性原產地規則簡介 一、完全生產(wholly produced) 當一項貨物完全在某一國家或地區內生產,其原產地即為該國家或地區,其理甚明。至於何等貨物可視為完全生產乙節,京都公約(Kyoto Convention)中訂有下列標準規範可供參考(註四): 自一國之土壤、領海或海床中挖掘出之礦產品。 在一國家內收割或採集之植物產品。 在一國內出生或養殖而得之活動物。 自一國內活動物體取得之產品。 在一國內狩獵或捕撈所得產品。 海洋漁獲或一國船隻自海中取得之產品。 由一國在外洋之作業船(factory ship)上所得之產品,該產品應完全源自於前項。 一國在領海外自海洋底土挖掘出之產品,但該國須擁有唯一之開採權。 在一國內經使用過之舊品或製造過程中產生之廢料,且該等舊品及廢料僅適於供回收使用者。 在一國內生產且完全取材自上述各項產品者。 二、實質轉型(substantial transformation) 如一項貨物係完全在某一國境內生產或製造而得,則其原產地之認定自無困難。然而完全生產之貨物多屬農、林、漁、礦業等之天然產品,在國際分工益趨精細,跨國企業普遍存在之今日,一項產品之生產過程與原料之採購過程往往涵蓋二個以上之國家;再者,為擴大廉價原料來源及拓展外銷市場,國際間各種優惠貿易制度及區域性貿易協定亦不斷出現,在進口貨物適用之稅率種類日增之情況下,貨物原產地之認定工作益趨複雜與困難。 當一項貨物之生產過程在二個以上國家進行,或曾使用自其他國家進口之原料時,世界各國一般係以完成最終實質轉型(last substantial transform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