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脾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剖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脾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关键词】脾脏寄生虫性囊肿 脾脏非寄生虫性囊肿 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 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 超声诊断 鉴别 【内容摘要】脾脏囊中相对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依据其发病机制将其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B超能够很容易的评价脾的形态和大小,能获得清晰地脾断面图像,它常作为脾脏囊肿的首选检查,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性占位,内为无回声暗区;本病需要和脾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脾脏囊性淋巴瘤鉴别。目的:报道9例脾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采用病例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超声的角度描述了脾囊肿的表现及脾囊肿的鉴别诊断。结果:8例真性囊肿,l例假性囊肿。脾囊肿的临床表现不特异,多因左上腹肿块就诊,B超、CT扫描有诊断价值。8例行脾切除术,1例行保留大部分脾脏的囊肿切除。结论:超声检查能为脾脏疾病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并可根据脾脏声像图的改变辅助肝脏和其他疾病的诊断。 【正 文】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第9-11肋间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上极在脊柱左侧2-4cm处。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膈面光滑隆起,紧贴膈肌与侧胸壁;脏面向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胰尾常抵达脾门附近。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4-7个分支进入脾脏,脾动脉直径约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在脾门处由3-6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弯曲状,直径约5-8mm。 正常脾脏长约10-12cm,宽6-8cm,厚3-4cm,在肋缘下摸不到。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1)储存血液,调节循环血量。平静状态下脾脏储存血液。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入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和浓度。 (2)生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特别是在部分急性传染病的 发病期,脾脏肿大,具有吞噬作用,能消灭细菌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 (3)破坏衰老红细胞,释放出胆红素,并将分解出的铁质储存于脾内,调节铁代谢。 (4)调节骨髓造血功能,维持血细胞的平衡。  1.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12~62岁。7例以左上腹肿块就诊,2例无症状。经体检B超发现脾脏囊性占位。病史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7年。术中见7例为单房囊肿,2例为多房性囊肿。囊液性状2例为水样透明液,5例为淡黄色浆液,2例为咖啡样粘稠液。囊液量最少者450ml,最多者2500ml。8例行脾切除,l例行保留脾脏的囊肿切除术。病理报告6例为单纯性内皮囊肿,2例为表皮样囊肿。l例为假性囊肿,全部病人手术后经过良好,无并发症,均近期出院。 2.讨论分析: (一)发病原因   1.寄生虫性囊肿由棘球绦虫属的包虫囊构成,由幼虫经血进入脾内发育生长成寄生虫性囊肿,囊内壁无衬覆上皮,囊内含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及坏死组织, 2%的棘球蚴病中可有脾包虫囊肿,常与肝、肺棘球蚴病并存,在我国北方畜牧地区可见。   2.非寄生虫性囊肿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肿   (1)真性囊肿:有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和淋巴管囊肿等,它与假性囊肿的区别在于囊内壁被覆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其中表皮样囊肿多见于青年,常为单发性,最大直径可达31cm,囊内液体多达4000ml,色质浓稠,为淡红色或褐色,可有胆固醇结晶;病理形态可见,囊内壁衬以鳞状上皮,基底膜平整,无表皮钉突,无皮肤附属器。而表皮样囊肿来源不明,可能为胚胎期胃背侧系膜或中肾管的细胞误入脾内发育而成;其病理所见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及附属器,为皮肤全层结构,可有神经组织及骨组织等,囊内可有白细胞、脂肪小体和胆固醇结晶。 (2)假性囊肿:较真性囊肿多见,约占非寄生虫囊肿的80%,囊肿多为单房性,可有外伤史,囊肿可以很大,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 (二)临床表现  寄生虫脾囊肿以中青年多见,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小的囊肿可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B超时发现,但囊肿块增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才产生器官受压症状,以左上腹不适或隐痛最多见,有时亦可累及脐周或放射至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压迫胃肠道,可有腹胀或消化不良、便秘等。  脾脏表皮样囊肿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常因健康体检或在其他疾病进行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就诊时发现腹部肿块,触之紧张,可有痛感,略有弹性,可活动,吸气时也可移位 (三)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 B超能够很容易的评价脾的形态和大小,能获得清晰地脾断面图像,它常作为脾脏囊肿的首选检查。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但饱餐后胃体积增大可能影响脾的位置,因此患者要求空腹检查。在进行检查时通常采用右侧卧位。探测方法: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将探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