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钢的热处理原理;?阐明了钢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揭示钢在热处理过程中工艺-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 在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成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组织缺陷。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主要源于提高其综合机械性能,符合材料在设计和制备过程中所遵循的“成分-组织-性能”的原则。; 通常研究的结构材料是在室温条件下工作的,最需要考虑的是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 当合金由单相固溶体构成时,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其塑性变形抗力大大提高,表现为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值下降。;固溶强化的实质: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阻碍了位错的运动。;2、细晶强化 ;如图所示,低碳钢的σs 与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σs= σ0+K d-1/2
……Hall-Petch公式;加工硬化是指金属材料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加工硬化(冷变形)是不能进行热处理强化金属材料的主要强化方法。;加工硬化的实质:是金属塑性变形时内部产生滑移,使晶粒变形和细化亚组织,因而产生大量的位错,晶格严重畸变,内部应力增加,其宏观效应就是加工硬化。;晶体结构对加工硬化曲线的影响;时效强化是指获得过饱和固溶体后,在一定温度下保温析出过渡相、第二相等而实现对材料强化的方法。;第二相强化:通过各种工艺手段使第二相质点弥散分布,可以阻碍合金内部的位错运动,从而提高合金强度的方法。
? 第二相一般指各种化合物质点。;第二相在基体中的形态及分布:
以钢中Fe3C的形态与分布为例:
a 过共析钢中,Fe3C呈连续网状分布在α晶界上。
—塑性、强度下降。
b 珠光体中, Fe3C与铁素体呈平行间隔分布。
—塑性、强度较高。(要求珠光体细小,片层间距小)
c 共析钢或过共析钢经球化退火后,Fe3C呈颗粒状分布在α晶界上。
—强度下降,塑性上升,便于切削加工。;弥散型两相合金强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颗粒直径
2)第二相含量(体积分数)
3)第二相的分布状态;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强化方法,来达到塑性金属材料强化的目的。; 固态相变; 材料科学遇到的相变习惯上分为扩散型相变和无扩散型相变两大类。; 固态相变的热力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反应能不能进行,即新相能否形成,最根本的就是反应过程中△G<0是否成立。;2、固态相变的动力力学条件; 钢铁材料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方式借以改变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其基本内容包括热处理原理及热处理工艺两大方面。; 金属或合金在固态下于一定介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一定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综合工艺。;⑸使工件表面具有抗磨损、耐腐蚀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二、钢的热处理相变温度;三、热处理应具备的条件;为什么钢能热处理?;1、奥氏体组织结构和性能;奥氏体金相组织形态 1000×;以共析钢为例:
F + Fe3C → A (727 ℃)
成分(C%) 0.0218 6.69 0.77
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面心立方;热力学条件:T﹥A1线
原因:需要以珠光体与奥氏体的体积自由能之差来提供驱动力,以克服新相晶核的表面能及弹性应变能。;4、奥氏体形成过程(共析钢);* 任何固态相变均需形核与长大过程
* 形核需要“三个起伏条件”:成分起伏、结构起伏、能量起伏
——故晶界或缺陷处易形核;Fe3C; ⑷ 奥氏体均匀化:渗碳体全部溶解完毕时,奥氏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只有延长保温时间,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能获得均匀化的奥氏体。;— 提高加热温度,将加速A的形成。— 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加,奥氏体形成温度升高(AC1 越高),形成A所需的时间缩短。;① 碳含量
随着钢中含碳量↑,渗碳体数量↑,铁素体与渗碳体相界面总量↑,奥氏体形核率↑;含碳量↑,碳在A中的扩散速度↑,A长大速度↑。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奥氏体的晶核是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的。 ;6、奥氏体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标准晶粒度级别图;(2) 实际晶粒度 具体加热条件下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①与具体热处理工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