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doc

(二)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按课题分列)-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doc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课题编号:G1998010203 课题名称:大豆核心种质构建 起止年月:1998年10月-2003年10月 负 责 人:邱丽娟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电话传真:010 010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003 年 10 月 8日 一、计划任务完成情况 (一)预期目标 1. 构建大豆核心种质,并用20-30个AFLP或SSR等分子标记进行分析,核心种质代表中国大豆资源总体70-80%的遗传多样性。 2. 明确中国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布特点。 3. 建立大豆优异性状的特殊核心种质。 4. 建立大豆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数据库。 (二)任务完成情况 对照合同,本课题各项任务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1.建立大豆核心种质构建体系,其大豆核心种质代表性超过计划指标 利用基本数据、农艺性状表型数据、分子数据,完成了大豆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取样方法,提出大豆核心种质构建的程序(总体-初级核心样本-核心样本)、取样原则(最小样本数原则,最大代表性原则)、技术体系及检测体系(表型、分子标记、特性鉴定),在构建过程中,将随机选择与人工定向选择相结合,通过选择-检测-再选择-再检测,建立了大豆核心种质,取样数为2660份(野生大豆703份,占总体11.4%,栽培大豆1957份,占总体8.6%)。与总体比较,核心种质的农艺性状表型值的符合度为98.3%,利用抽样检测,SSR等位变异对总体的代表性在93.8%。 2.明确中国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布及特点 在表型水平上,野生大豆的多样性依次为东北中南部、黄河中下游和秦岭山区。栽培大豆的起源中心为由西南向东偏北方向延伸的带状区域,包括河北(含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而北方春大豆起源中心可能在我国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春大豆和夏大豆可能在四川。 在分子水平上,平均等位变异数以野生大豆半野生大豆栽培大豆地方种栽培大豆育成品种。在野生大豆中,中国北方野生大豆中部及南方野生大豆;而栽培大豆中,以南方夏大豆东北春大豆黄淮夏大豆北方春大豆长江春大豆南方春大豆黄淮春大豆南方秋大豆。在野生大豆中,等位变异数及遗传多样性指数以东北的吉林和辽宁,黄淮的山西及南方的四川较高。在栽培大豆中,三个生态区的遗传多性中心分别是北方春大豆区的山西和吉林与辽宁,黄淮春夏大豆区的陕西和山西,南方多熟大豆区的四川。研究发现,不仅纬度变化对大豆遗传多样性有影响,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 通过表型和分子遗传多样性中心比较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是,在长城以南,除河北省的分子遗传多样性不高外,其他省份的遗传多样性中心的相同的;而二者的差异点是,东北春大豆区的吉林和辽宁省的大豆分子遗传多样性高,但表现型的遗传多样性却不高。这为栽培大豆多点起源学说提供了新的资料。 3.构建大豆应用核心种质并鉴定出优异性状种质 针对栽培大豆育种及对重要农艺性状的需要,构建了5个应用初选核心样本,包括大豆育成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病种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种质、高蛋白大豆种质、高油大豆种质。完成了其中3个应用初选核心样本的SSR标记分析,构建了核心种质,包括大豆育成品种应用核心种质、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应用核心种质、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应用核心种质。 我国野生大豆的特性鉴定只限于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分析。本课题利用野生大豆初选核心样本,对目前育种急需的特性进行了鉴定,包括抗病(大豆胞囊线虫病、大豆灰斑病、疫霉腐病)、抗食心虫、抗旱、耐盐性,筛选出86份优异的资源,可提供育种利用。值得指出的是,在栽培大豆高蛋白高脂肪含量的栽培大豆特殊核心种质中,鉴定出缺失28K过敏蛋白的优异种质和缺失β亚基的栽培大豆。这些方面的研究均具有重要价值且尚未见报道。 4.已获得大豆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数据 在已构建大豆核心种质中,用于构建数据库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农艺性状和SSR位点。野生大豆的数据库中基础数据和农艺性状为15项,以南方野生大豆为主、数据齐全的60个SSR位点获得1255个等位变异;而以北方野生大豆为主、数据齐全的56个SSR位点获得1554个等位变异。栽培大豆数据库中的基础数据和农艺性状为19项,数据齐全的45个SSR位点有581个等位变异。 5.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有关研究结果已在《TAG》,《Crop 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作物学报》,《中国油料学报》,《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5篇,其中SCI收录3篇。课题组成员在国内外作特邀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