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
教后知困与理念更新
云南威信县教育局教研室(657900) 杨富贵
[摘要]探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提出更新教育理念是推进教改的前提;认为教改之路就在脚下,关键在按“六化”操作,与时俱进。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文 教后知困 理念更新
近20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理论大探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声浪也波澜翻滚,的确在理论界起到了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促进教改的作用。但在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中,便是“黄沙”未“淘尽”,“见金”仍不多。他们已感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仔细之后又觉得“雷声大雨点小,理论探讨多实践操作少”。由此,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就在旧观念上应付、操作,改革路口上等待、观望。笔者步入教坛近30年,都在中学语文学科里辗转反侧;近年来专职于教研工作,有机会同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共同研读“新大纲”、揣摩“新课标”、探索“新理念”、切磋“新教材”。在此,冒昧以草民之见就教于同行大家。
一 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1.被扭曲了的人才观念尚未突破
2001年的《光明日报》将出官最多的国内大学排次标榜,而且有不少报刊在转载。传阅之后,感触颇深。大报党报尚且如此,芸芸众生意下如何?我国的教育界自封建社会的“学而优则仕”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学而优‘同志’(吃皇粮)”之后,就几十年如一日,谁也不再破例。学校、社会、教师、家长都以培养出能吃皇粮的“同志”为荣,至于能生产“皇粮”、上缴“皇粮”之流,从未听说过在“人才”之列,不足挂齿。近年来虽然在形式上已取消了分配制,但“官本位”意识至今仍未消除。某市2002年招聘27名副处级干部,就有近千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参加逐鹿。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中学教师,能教出几个“同志”来呢?其教学成果95%为生产上缴“皇粮”者。当地政府在评奖其教学成果时,也只点数几个出山“金凤凰”。难道他们几年的辛苦就只有几个出山“金凤凰”吗?而地方建设还是由成绩未达“出山”的“丑小鸭”们去拼搏呀!这些“丑小鸭”中也有能为地方经??发展做贡献的、上缴地方财政十万百万的,何时才能被政府、学校、社会引以为荣?难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加入了WTO中国还是:一人为官,门庭生辉;学子致富,为富不仁?难道能生产“皇粮”、上缴“皇粮”的人永远比只会吃“皇粮”的人要低下吗?我国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在贯彻实施“三个代表”精神的今天,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中学教师在困惑、在彷徨,因为他们实在培养不出几个“同志”去当“官”。
2.被淡化弱化了的语文学科意识未得康复
由于环境、交通、信息、经济的原因所限,农村中学的教师认识封闭、思维狭窄,能享受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雨露阳光就够满意了,根本不敢奢望能品尝学术气氛。多年来(历次)的教材改编,政治风雨应时渗透,把语文教材变成滚动万花筒,使师生应接不暇,而导致语文教师心中的语文学科意识随之淡化、弱化,教学中思想教育硬化、政治意识强化。当今实践在第一线的多数教师,既是这种“硬化”、“强化”、“风雨渗透”的特殊产品,又是其牺牲品。由此,这些教师对旧的教学理念可谓敝帚自珍,顺化有余、改革不足,而对新的教学理念敬而远之,接受腼腆、操作更难。所以,农村中学的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仍操作在旧模式上、观望在改革路口。
3.被冷落疏远了的口语交际教学无考评举措
多年来,语文教材重“文”轻“语”,教师教“文”不教“语”,学生学“文”不习“语”;各类毕结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也考“文”不考“语”;“当年的我(学生)”又“成了你(老师)”,“师”又教“生”,“生”又成“师”,无穷匮也。造成了稚孩幼童“出语惊人”也并非偶发,语言过早成人化;成人“出语成脏”“黄话连篇”,俗不可耐,语言枯涩庸俗化;形成了“不说脏话”就为“语言美”的肤浅认识。各层次的外语考试都考口试,作为国语(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至今仍在观望中。
4.师生创意衰退待寻医治良方
教师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学生学习被动化、作业任务化;老师越教越老套,不思趣味化、灵活化,更谈不上创新性;学生越学越老练,不习创新与实践,更谈不上能力和技巧,高分低能;作文教学的套路化,教师盲目随意,学生“四多四少”(共性多,个性少;摩仿多,创意少;套话多,真话少;模式多,丰富少)。这是教师“匠”的效果,也是多年来施行“文体教学”和强调“政治中心明确、思想健康突出”的结果。在教师毫无创新思维准备时,如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将无法应对、措手无策,轻则有损师格,重则威胁饭碗。就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而言,够跟风赶浪了,话题是“诚信”,但内容属编造,引语导单向。任何话题都是辨证的,“诚信”可以绝对吗?王二小将敌人引向绝路,诸葛亮“空城”抵万军,他们“诚信”吗?笔者认为:“诚信”蕴贮于“人格”之中。如果所有学生都有了健
文档评论(0)